第381章(1 / 2)

活下来的老兵一撤下来,然后再把经验传给未来的补充部队。

爱兵如子,用兵如泥。练级的初期,就是如此地痛苦而残酷。

第二道防线离被包围的坂垣师团还有十几公里,有足够的空间建设更多的防线,李大年的任务就是:坚守三小时,等下一道防线建好后就可以撤退了。

日军南下塘沽的这三个师团,第一、五、六师团全是精锐甲种师团,因为战时原因大量扩军,部队老兵调走组成新的师团而后用新兵填充空额,素质稍有下降,却比原时空的日军的平均素质要微高一些。

历史上的七七事迹是因为下层的独走,令侵华战争提前发生,参战日军里“新兵”训练还稍有不足。而这个位面的日本鬼子的侵华战争,却是提前动员,“推迟”发生的——原计划是四月一日,因为各种原因推迟了半月。

东线这边,负责阻击的各路红军,很快就感觉到了,和单兵综合素质在自己之上的日军对抗的痛苦。

炮打得准,枪打得毒,配合默契,一波接一波小队波浪攻势,压得每一条战线上的红军战士都喘不过气来。

李大年坚守的这条阵地,其战壕多处被日军的炮火轰塌。阵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小不一的弹坑——直径三四十米的弹坑,是炸弹轰炸的结果,幸运的是,今天整个白天,在中苏空军不顾一切地保卫下,东线战场的红军所在的天空是相对安全的,日军的飞机只能小心避开红军红战斗机的拦截,胡乱地投下炸弹就逃。轰炸效果并不佳。可惜的是,红军这边大部分的轰炸力量,都被用来集中剿灭第五师团了,东线这儿只能分到少量的轰炸飞机。

另一边,被日军一炮轰掉的轻机枪阵位,已经被人替补补上,好在武器没有损失,阵地这儿马上又响起了机枪声。

“挪窝,挪窝,那个位置不安全了!”

李大年冲着他们大吼着,恨不得飞过二十米,把那两个刚上战场就晕头的菜鸟踢到远处,这时连续两发炮弹以间隔不到五秒的速度先后落下,腾起的火光与爆炸声再次把机枪位淹没。

“我日你祖宗八辈的小鬼子的。”

即使是经历过长征血战的李大年,看着这一幕也心痛如刀割。战前他已经交待过这些人:一个机枪位打完两个弹匣后,一定要马上转移。暴露出来的机枪位,不能马上再用。但是这些新兵蛋子打起仗来热血一上头,或者是习惯还是靠着和常凯申的那些废物部队打仗的经验与日本人交战,并没有马上转移,然后就被两炮轰没了。

尽管提前教育过了,但是有些教训,不是亲身挨上一刀,是很难完全记住的。

这些都是学费,用鲜血和死亡积蓄的学费。

“班长,组装好了!”

开战前李大年是班长,但现在却已是排长,原因是前排长,他曾经的老班长刚刚牺牲,下面的战士暂时还习惯性地称他为班长。

接替了王小三的两名战士,用了近一分钟的时间才将五枚手榴弹装好,这批手榴弹是太原造的精品,而且是根据掷弹的特点针对性改造的。

手榴弹掷弹器,如果一次发射五枚手榴弹,射程比人力掷出远——最大射程大概在一百三十米左右。比不上日军的50掷弹筒,但是威力大,如果发射时机掌握好,让其“空爆”,杀伤面更大,甚至可以一次清空一大片区域的日军。如果只是发射单发,倒是可以和50掷弹筒在二百五十米内对射,但是命中率非常糟糕,全靠信仰和运气,以及炮手的天赋直觉。

李大年没有这个本事,但他知道该怎么用这款武器。

李大年在战壕里探出头,他坚守的这段阵地战士损失很大,对面的鬼子四五人一组的多个进攻小队,已经逼近到两百米距离内。这是日军优势最大的距离,无论是单兵对射还是掷弹筒,都打得又快又准又毒。

日近黄昏。根据上级的指示,他的这段阵地,只要再再坚持十五分钟就可以暂时撤退等侯反击。

被摧毁的机枪位又有战士补上,这回他们记住了前面的教训,拿着机枪和弹药转移了阵地位置。

而赶来的卫生员和担架队则紧急地把伤员运下战场。李大年的部队比日本人提前了大概九个小时进入这处战场,然后不停地挖战壕修工事,掘出了交通壕,这是他们相对于日军获得的不多优势之一。

那个阵位有四个“伤员”,但是卫生员在稍作检查之后,只运走了两名伤员.....

李大年挥了挥手,命令自己指挥的这段阵地的战士暂时别开枪。

停止射击后,对面日军在稍停了一分钟后,小心翼翼地交替掩护,前进。

李大年目视估计着正面日本兵前进距离,他的这条防线上有十二个战士防守——余下的人在后方面当预备队前面牺牲了,后面顶上。他是排长,身先示卒,要顶到最后,他死了,会有的另一个班长会顶上他的位置。

他是党员,党员永远冲在最前头,战斗到最后一刻。红军的战斗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无数象他这样的党员带头跟我上带出来的。

进攻他这条战线的日军,大概有一个排,数量差不多。但是正面战场对抗,有战壕保护的李大年的部队,却差不多要用两个到三个战士的牺牲,才能换走一个日本鬼子。

“差不多了!”

李大年估算着距离差不多了,一挥手,身边的手榴器掷弹器发射出嘭的一声响,将五枚手榴弹一次弹了出去,目标大概是已前进到120米外,冲在最前的日军的三人进攻小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