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1 / 2)

徽、苏北是“大后方”,能在这儿圈地吃肉,真是太棒了!

至于在河北几乎被红军挖空基层的29军宋哲元部。宋哲元在红军的提议下,“自觉”的把“就差没有在额头上写着我是共产党”的张克侠部两万多人派到安徽,占领了红军“让”出来的寿春地区加入了这顿“盟主李润石吃肉,众多小弟跟着喝汤吸骨髓”的“大餐”中。

目前这几股势力的部队都正在调动中,唯一按兵不动没有参予的,却是傅作义部。这些晋绥军出身的军阀乡土情节严重,个个都只想保住自己的老窝,没人愿意动弹,送到嘴边的肉也不肯吃。

取得淮南战役全胜的红军,在战后实际控制的,仅仅是从合肥以南到安庆,然后沿长江一带靠江的狭长县市。从地理和产出上说,却是安徽省条件最好的地区。

这份“北方联盟共同维持淮河地区防御”的军事布置方案,是由李润石主席提出来的,不过由于大家都知道红军的内部问题,以及明白长江流域即将成为“大战场”,这个提案很轻松获得了全员通过。而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知道这个分配方案后,想到能把北方那些“封建军阀”坑一把,也非常地满意。、

私下里他对艾琳娜道:

“李润石早就该这样做了,那些军阀全是投机者,要利用抗战的机会把他们消耗和消灭掉!我们就是因为十月革命后有太多这样的人混进队伍里来,现在才不得不进行大清洗。”

作为北方抗日联盟“盟主”的红军,自己下场,杀常凯申的猪,然后把肉分给诸多同盟者的作法,赢得周边一片好评,所有人都很满意。

PS:本来是两章,但想想不麻烦,合并一章一次发吧

新群群号545765452

-------------------- 武器资料T26的变形车SU26和SU76(免费) --------------------

1941年初,苏军意识到手中的T-26轻型坦克已经严重过时,无法与世界先进坦克相抗衡,于是决定将替换下来的T-26坦克改装成自行火炮。

息壤读者点这里可以看到相关的照片,博物馆实物图。

5月27日,军事委员下令将双炮塔的T-26进行改装,安装一门M1927式76.2毫米山炮,提高军队团属支援火炮的机动性。按照设想,在1942年时应该要完成1200辆改装工作。

改装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因为M1927本身尺寸和重量都不大,很轻松就能装在底盘上。炮塔采用后部开放式结构,可360°旋转,车内搭载50发炮弹。驾驶室设计了一个突出的装甲盒保护,驾驶员可以通过正面的舱口进出。

关于该炮的具体性能参数资料稀缺,但是以T--26坦克来看,他的防护能力很弱,仅能抵御轻武器和炮弹破片的伤害。在作战能力上,搭载的M1927团属野战炮,口径76.2毫米,最大射程7700米,初速387米每秒,发射穿甲弹的时候,能够在100米处击穿34毫米均质钢装甲,可以用来反击一些轻型装甲车辆,射速10~12发每分钟。在炮塔正面火炮两边,还各设一挺DT自卫机枪。

SU-26有4名车组成员,分别为驾驶员、车长、装填手和炮手,因为空间有限,车组成员一个个都比较“憋屈”,而且和当时大部分苏军装甲武器一样,SU-26也是没有配置无线电设备的,作战反应很差。

一般认为SU-26只在列宁格勒生产了12辆,它们被4辆一组分派给了3个装甲旅。之所以产量这么少,主要是因为苏德战争爆发后,列宁格勒处在北线德军的半包围之中,根本没有足够的底盘和火炮继续生产,而其他战线上的苏军生产单位也没有得到图纸,要专注于其他型号武器的生产。

942年时,列宁格勒的SU-26参与战斗,在实战中该炮表现并不突出,主要是它威力太小,机动性也不怎么样,数量又少,难以对德军形成火力优势,在炮战上处处被港口的军舰抢了风头。

尽管如此,装甲旅装备的这12辆SU-26还是发挥了一些作用,在一些战斗中从摧毁了德军的掩体、火力点等目标。

影响该型坦克大规模量产的另一个原因,却是同行SU76出现,后者结构更简单——取消了旋转炮塔,搭载火炮威力更大。而SU26旋转炮塔和半封闭结构,虽然非常地出色,但是结构复杂,生产工时长,并不利于苏联的战时标准——其诞生的背景是列宁格勒被围城时,该城有一家坦克厂,被围城两年列宁格勒厂外来原料断绝,反而有时间慢慢地对现有装备进行精心的改进。但受制于现成底盘和原料等因素,最终也只生产了12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