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2 / 2)

(注1926年10月,北伐军进军湘、鄂期间,为动员农民支援北伐,国民党在广州召开有大量左派参加的中央和各省区代表联席会议,通过《最近政纲》,规定“减轻佃农田租百分之二十五”,减轻农民负担,统称“二五减租”。)

“这个共谍!”

“张汉卿他是怎么想的,居然敢和这么一群虎狼之辈合作......听说晋东地区在东北军的控制下,那里也土改了吗?”

戴笠脸色一变,低声道:“是的!王以哲也在那儿土改。晋东逃出来的士绅都去向张学良求助......”

“然后呢?”

“他的弟弟张学思当时在边上说,你落魄的时候,这些人没有给你捐一分钱!但你给泥腿子土改送田,他们却可以为你拼命!”

“噗!这个张学思一定是个共谍!这个张学良,他也想变成共谍,学红军在河北打土豪吃大户吗?”

“是的,已经正在这么做了!那些东北军当官的说,他们是张大帅的部下,要有匪气,现在正在石家庄、保定那儿,不但在学红军土改,在城里还在学李自成,在“拷饷”!”

常凯申这时大吃了一惊:

“他这样就不怕和天下士绅为敌吗?”

戴笠流着冷汗道: “他们东北军,早就是全国公敌,现在是破罐破摔了!反正他们不是河北人!”

说出这话时,戴笠心里却对东北军立场会这么快改变表示理解:这帮人也确实是被常凯申和日本人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了。

而东北军所以走上土改的道路,原因很简单。

首先,他们是客军,在河北山西,本来就毫无根基,天然被本地人排斥,但优势却是,反正不是自己的“父老乡亲”,心理障碍小了很多。

其次:匪气十足的一个优势就是,在他们眼里,“士绅”屁都不是,干这种事时,只要转过弯来,其实是没有心理负担的。

第三,以张学思,王以哲,解方为首的共产党,在劝说同僚学红军政策时,只说了几句话,就让大部分东北军将领茅塞顿开。

“河北和山西的士绅,会支持我们这群天怒人怨,皆言可杀的不抵抗军队吗?”

“不支持.......”

“这两地的农民,种出的粮食,士绅过一手,然后余下的,才交给我们东北军。我们为什么要多此一举,多让人过一手?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吗?”

“好象很有道理。”

“第三,我们在大帅手下当兵的时候,都知道给大兵分地后,有地的兵是最能打的。我们给泥腿子分地,你说他们会不会支持我们?山西之战时,大家也都看到了,分了地的那些晋绥军的兵,他们多能打,多勇敢!分了士绅的地,这里的人才会支持我们,象他们支持红军一样地支持我们,然后帮我们打回东北去!”

“.......”

而伍豪,说服张学良学习红军的土地政策,没有把话讲得这么粗俗露骨。

“无根无地无名声无人望无大义!你现在总算有了根基了。你所差的,就是名声,人望,还有大义。”

“名声与人望,甚至大义,其实都是一种东西,人心!”

“人心,谁的人心?是占河北山西,百分之一的士绅的人心,还是占99%人口,平民的人心?汉卿,你要选哪样?你选后者,站到人民这边,他们可以忘记你过去的错,为你拼命,助你收复东北家乡。”

“至于士绅?”

后面的话是黄克说的。

“汉卿,你想听听和北伐有关的史书典故吗?”

然后,黄克在这时,又发挥了未来人信息时代的优势,向张学良科普了“靖康耻”和“满清入关”后,士绅们精彩的表演。

“士绅们是掌握话语权,甚至可以操纵史笔。汉卿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华象明末一般再度沉沦,记叙这段历史时,士绅们笔下的吴三桂,你猜会是谁呢?”

黄克说出这话时,张学良的两位夫人也在身边,她们都是知书达理之辈。而在这之前黄克也说服了她们——尤其是那位著名的“赵四小姐”。

他说服赵四小姐用的话,其实和说服张学良的差不多,因为整件事本就是一体的。

说服于凤至和赵小四姐,是黄克和艾琳娜替二人“美容”的时候所为。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当时,黄克在赵四小姐面前,把她九一八后,民众讽刺她和张小六的诗念了一遍。

然后黄克替二女辩护道:“明末时,士绅们自己卖国投清争先恐后,最后却最喜欢把弱女子顶到前面替他们背黑锅骂名!告诉汉卿,别把士绅的看法太当回事,他们就是一陀屎!汉卿这人最大的弱点,就是做事犹豫不决。可是你们知道,九一八之后,他已无路可退,莫要以为最近得了一处立锥之地,就又故态复萌,须知日本全面侵华之战,已近在眼前,他或你们,不想背负千古骂名,唯有一路向前。”

对付耳朵软,无主见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身边建起针对他的“信息茧房”,让周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