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2 / 2)

办事麻利的薛岳,只用了两天就集结完汉中的主力部队,然后率着先头部队向川中而去......

谁知他前脚刚走,北方一阵寒流南下,汉中,四川两地大降温,更在这过程中,下起了绵绵细雨。

雨水并不大。

可是汉中入川必经之路上,某段山路就因为“天降暴雨”发生崩塌,直接废了一段......至于这段山路是被炸塌的还真的是因为天降大雨导致山体滑坡,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薛岳急忙地命先头部队修路,同时电报常秃子,要他调动附近居民相助。可是川中各军阀这时却集体装聋,一起哭诉“过去一年川地战火连绵,民众疾苦,冬季天寒,不宜过度征用民力.....”

大意就是,要修路,薛将军你自便,反正我们不急.....

其实那一小段关键的山路塌了,要修好或绕道,都不是问题,只是要多花掉十来天的时间......

薛岳部调不动,而正要入川的顾祝同部,在看到薛岳不动,又瞧川军和红军暗中眉来眼去的样子,加上十二月底时,几大势力同时喊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顾祝同索性也就借口“贵州入川,山路难行”,开始了磨蹭......

虽然大家都是常秃长的心腹肱股,但保存实力别当傻子冲太急一事上,顾祝同也是很有身为“中央军”的觉悟的。

“娘希匹的,入川之路,红军能走,你顾祝同怎么就不能走了!”

在南京的常凯申是气得胡子都要冒出来了,可是顾祝同也不傻啊。

有过胡宗南部在川北全军覆没的惨痛教训在前,顾祝同心里很有数,说什么也不想再在山地和红二军团玩没完没了的“绕山跑捉迷藏”游戏了。反正红二方面军已经入川,不在他的辖区,而川军明显在放水,薛岳又被困在汉中 ,他才不想单独去啃这个刺猬。

红军的铁脚板他也领教过了,前方川军在大放水,反正追也肯定追不上的....

做事油滑的顾祝同,最后给南京方面报告时,按兵不动的理由居然是:行军中突然遇暴雨,山路难行.....

当时他所部防区,确实下过一场雨,不过那只是勉强把人的衣服淋湿的小雨.....直把常秃子气得头发都快长出来了.......

当延安李润石主席在开军事会议时,此时的红二军团,正由川南向川中快速挺进,有望在月底到达川北松潘地区。

而这个时期,天水的红军也派出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押送大批粮食进入川北松潘,与那里的独立师会合,随时做好南下接应的准备。

目前川中的局势日渐明朗,红二方面军顺利完成长征,已毫无困难。

而那个时候,他们将带来超过三万余人的主力红军部队!有他们加入,加这段时间的冬季补充,以及收编井岳秀的降兵,西北地区,红军主力正规军的总兵力,将突破到十八万人!

而按李润石主席的设想,到时候,出川的红二方面军,会被安排在兰州一带修整正!其他的红军主力部队,这时也可腾出手来,向东调至陕北前线。

而黄克一直在期待的,那个擅长解决三马问题的能人“王胡子”,他也在红二方面军中。——————-

-------------------- 第119章苦闷的傅作义 --------------------

“黄河冰冻了吗?”

时间进入到1936年后,询问黄河冰冻,就成了绥远省政府主席成天挂在嘴边的话。

自从十二月,陕北红军先后拿下榆林与银川两地后,绥远省政府主席兼35军军长傅作义,就乘火车从绥远赶到了包头,然后一直长驻留在此。

原因无他,从榆林到包头,中间就隔了一个鄂尔多斯高原和一条黄河。虽然有三百公里的距离,可是傅作义知道,南边的红军,已经得陕北望绥远。

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其中“一套”即河套地区,指的是黄河中游“几”字弯及附近区域,包括依托狼山、大青山、贺兰山形成的后套、前套、西套三个平原,以及关中以北的鄂尔多斯高原。

其中,黄河以南的鄂尔多斯高原虽然面积广阔,但土壤沙化严重、水源缺乏,自然条件非常恶劣;银川那儿的西套平原也有问题:黄河凌讯,就是流过银川的“几”字形河道这一段,因为其是由南向北流向,冬凌、春凌时,都有可能发生溢水垮坝,几百年下来,这儿的土地也被折腾得肥力下降,在近代民国时期,西套平原这儿土地劣质化已十分严重。

真正的塞上江南,反倒是黄河以北的后套、前套平原,由于附近的高大山脉阻隔了蒙古高原吹来的风沙,黄河几千年来又频繁迁移河道,不断冲刷淤积,使得这里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宜农宜牧。而这片地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