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2)

立功”的名义,送到兰州这儿来的,而在银川那儿,听说那边也派了另一批的肃反干部过去了。

“政治,真是个危险的东西呢......”

历史上,解放之后,受身上的枪伤影响,只余下半条命的他,本来长时间都是学徐达,窝在东北那儿不肯多管事的,可惜时代的大潮,让他根本无法独善其身,再加上家里又有两个称不清自己多重的混蛋,最终他做不成汤和,却成了蓝玉......

林虎三摇了摇头,把这烦心的事摇出脑后,然后专心去想今年的最后一战该怎么打。

马鸿逵败走兰州时,仅带走了一千多人马,现在整个西北,只余下马步芳的“新编”第二军的两万余人的主力部队。此战过后,马鸿逵仅余下靠近民和这一小片,治下人口不足四万人的一小片领地,

但西北三马中,实力最强的马步芳却实力尚存。

和吃空饷满地的国民党军不同,马步芳的2万五千人的主力部队,是实打实的两万五千人。只有超编,没有水份。在红军出川北后,马步芳在第一时间,就在自己的控制区里,开始了“全民皆兵,”15岁以上的男性青壮年,必须被编入团丁。总计扩编了107个治安团,达到了10多万人。(此为史实)

历史上,马步芳的部队就是用这种“全民皆兵”的方式,淹没了西路军。

但马家军的这种特点,依旧逃脱不了军阀势力的“守家犬”的本质。他的这种战术,最大弱点是,无法在离家太远的地方作战。马步芳这种全民动员组织的一百多个治安民团,炮灰部队,本土防御内线作战,确实令人头痛,但要外线作战,西北是苦寒之地,离家稍远,后勤补给就是个灾难。

红军此次针对三马的攻势,前期故意只集中在甘马、宁马身上,却对河东的永靖-临夏地区视而不见,目的就是要让青马打不了本土防御的“人民战争”。

一战全灭宁马,二次打崩了甘马后,主席的看法是:此时已接近红军战斗力顶峰的最高点,该做出收尾的准备。

最后的收尾之战,就是永靖-临夏地区。

-------------------- 第113章常秃子太可怜了 --------------------

河东永靖地区(隶属临夏),东面紧临榆中,而西南方向则紧挨着藏民区。

西北三马中,宁马马鸿宾控制的宁夏,其掌控的治下人口40万,这里汉回混杂,马鸿宾本人是难得信儒学的回民,在当地名声不错,亦无太多血债,情况相对是最好。(扣掉漏掉的,散落的,不受他控制的,全省人口应当是在七十万人左右)

马鸿逵控制下的兰州地区及治下势力,人口大概在六十万左右,其中兰州市人口十一万,周边也有十余万,丢了兰州及周边最富饶地区,加上宁南的地盘被红军尽占,马鸿逵基本就处于崩溃边缘。

这里要说明一下,宁马甘马,实际上势力最弱的马鸿宾,能控制的也就是银川城及其以北的几座城市,而不少宁夏南边的地盘,其实是属于马鸿逵掌控的。马鸿逵实际上掌握着甘北和宁南大量地盘,只是因为势力中心在兰州才习惯性地被叫甘马。

最强的马步芳势力,其治下人口二百万,包括整个青海(150万人口),以及靠甘肃武威(凉州)以西的部分,永靖临夏地区(永靖县人口约4万,但其所属河东临夏地区及却有24万人)。(西北地区就是如此地地广人稀。)

注:武威虽然名义上属于马步芳,但实际上却是马步青掌控的,只是马家的这两兄弟关系不错,基本行动步伐一致,通常是被视为一体的,但实际上双方还是各有小九九的。整个西北,马家的势力其实可以视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式企业,以血缘为纽带瓜分了大小不同的地盘,如果要细分的话,其实远不止三马或五马。

永靖离榆中有一百四十公里,离兰州不过95公里。在拿下兰州后不久,十二月二十二日,永靖-临夏战役爆发,意识到河东不可守的马步芳,居然直接放弃了整片河东地区的地盘,全军缩回青海。临走之时,马步芳更从当地带走了大批青壮和所有的牲畜。

李润石主席事前制定的,在永靖地区消灭青马大量有生力量的行动,居然因为马步芳的主动放弃而流产了。

至此,红军十一月初发动,历时两个月的冬季攻势,就此宣告结束。

战后,中央红军将陕北、甘南根据地彻底地联成一片,并开辟了宁夏根据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