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2)

子上写的全是中国字。”

“匆忙之间,他们最有可能的也就是直接拿现役的军火充数。东北军的军火和日本人的不配套,拿他们的枪械交货是最现实的。”

黄克和潘汉年讨论这事时,人已经在天津港这儿了,并且站在附近一座高楼楼顶,拿着望远镜看着不远处日本租界的码头方向。

“日本租界那儿,防卫很严密,想在码头仓库破坏这批军火,不是很容易。”

黄克道:“西北三马现在正在被红军痛打,要军火救命,他们现在能走的也只会是天津到包头的铁路线。”

潘汉年点头道:

“是的,这条路线我们一直在重点关注。天津车站这儿有我们的人——是搞走私的时候新发展的,具体的火车货运车次,瞒不过我们的。”

“这批军火,大概也就是占用两三个车皮——有没有办法让他挂在火车的最后列?”

潘汉年道:

“我问过车站的人,他说这种军火列车就是挂在最后的,不过通常会有一节车厢里安排押一个排到一个连的押运人员。这次马步銮来天津,他身边就跟着一个排的警卫,应当是负责押货的。”

潘汉年看着黄克,眼神又是兴奋又是无语,语回答道:

“这次中央给你换了新警卫,还是十八个人。他们和老刘一样,都是你认识的。另外,一个月前中央那边就派了一批人专门潜伏在京津一带,目的也是为了破坏这次军火交易,这些人全都是老红军,现在和艾琳娜小姐在一起!”

黄克的身份很特别,一般的情况下当地的地下党和潜伏人员,是不知道他的身份,且双方也不能直接见面,都需要中间人转接,潘汉年就是负责中转的线人之一。至于被中央派来保护他的十八个人,自然 也是包座战役奇袭大戒寺的精锐突击队中的成员。

两人聊了几句后,直接离开进入日租界,在日租界码头那儿转了一圈。比起上海租界,英美码头的守备松懈,而日租界这一片地,明显守备要严密得多。京津地区如今已是“中日前线”边缘,把这里视为进一步入侵中国前线阵地的日本人,在日租界这儿也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码头这个关键地带,围墙,铁丝网,岗哨,该有的都有。

以黄克和艾琳娜的能力,想要无声无息地潜入,实在有些困难。不过如何获得这批军火,或者破坏这批军火,京津地下党,早在两个月前就做了相关的预案。

相关的预案有好几个,

一个是从天津开往包头的沿途铁路上设下伏击圈。从天津开往包头,很多路段是上山路段,这些地方火车慢如龟爬,可以轻易地爬车飞车, 上演一出铁道游击队的真人版故事——实际上这就是地下党制定的第一个破坏计划。为了执行这个方案,地下党还特地从山东找来两名有铁路工作经验的人混进天津铁路局当养路工,他们已经在天津站工作了一个多月了。

不过黄克看了潘汉年拿过来的那份行动资料,发现实际行动时,并不需要象电影电视里的《铁路游击队》般表现得飞身爬火车那么夸张。这个时期的京包铁路,其实都是单线铁路,中间有着大量“等待交会车”的路段。(火车等交会时需要停车)只要确认是哪班火车,然后在相应的交会地点伏击等侯就可以了。潜入天津站的那名地下党员,早就拿到了相关列车时刻表和交会地点,而另外两位负责熟悉“京包路段”的地下党,更是在这条路线上来回坐了不知多少趟火车。

不仅如此,何时下手的最佳地点,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摸排好了——就是离开北京到怀柔一线的某个等待交会车的路段——参予行动的那些同志,早在两天前就已提前到达那里埋伏。如果黄克来不及赶回,他们会自己动手,设法将军火车厢前后分离,然后炸上天。

而第二处的伏击地点,则会是在包头到凉州的路段上。根据黄克的提供的情报,红军在包头这儿也安排了地下党。就在这几天包头地区出现了大批的骆驼货运队,一打听正是青马的人,不用猜也知道, 这帮人正是要到包头这儿接收军火,而领头的人正是马步青。

从包头到凉州,长路漫漫,只要确定其路线,安排一支精锐突击队半路拦截,也是可以截下这批军火。

当然还有最简单最粗暴的办法:在路上安好炸药,直接把军火列车炸上天,但这是最后的选择。

其实相关的行动方案早就制定好,黄克被叫过来,主要是利用他的空间能力转移这批军火物资。

在黄克的要求下,当天潘汉年带着他去了天津火车站,在内部地下党的安排下,黄克走近火车,仔细检查了这个时代火车车厢间的联接方式。

当时黄克戴着口罩,脸上涂着黑灰,打扮得象铁路的锅炉工人,在地下党地带头下进车站,而在后其现场教学下,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分离两列火车——其实这一招每个将要参加行动的同志都学过了。黄克来学,也只是以防万一。

黄克学完了如何分离火车车厢的技术后,正准备离开时,一位和潘汉年联系的地下党匆忙地跑来,告知天津港码头日租界方向在一小时前正从仓库里搬运出那批军火。而铁路这儿早已接到通知,会在下午三点半开往包头的某列火车尾部,加挂三列车厢,其中两列是军火车厢,一列则是专用的客车车厢。马步銮在这事上并没有保密意识,早在两天早就安排好行程,通知了火车站。

黄克和潘汉年没有离开车站,而是躲在暗处静静地等着。不久之后,几辆装满军火的大卡车在一队戴着羊绒帽的士兵的押送下,从后门进入火车站。车站的搬运工人在士兵监视下,一箱一箱地将车上的军火卸下转运到车厢里。

黄克躲在暗处,用高倍数的望远镜偷窥着,他注意到首先被搬下来的长木箱异常的熟悉,和苏联人送过来的装“辽13”步枪的箱子是同一款,连上面的字迹都相同。

“果然是东北军的枪枝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