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诸子百家的复兴(2 / 2)

宋风天下 上善若无水 5077 字 2021-09-19

此时的赵栩因为长期的军旅生活,看上去丝毫不像是一位锦衣玉食的皇帝。

他已经许久没有穿过龙袍了,长期穿着甲胄骑着战马让赵栩的皮肤都变的粗糙起来。双手和大腿都磨出了厚实的老茧。

骑乘在马背上的赵栩看着街道两侧跪伏满地的百姓,赵栩的目光主要集中在他们身上的衣服和面色上。衣食住行,看衣着和脸色就能看出大致的生活水平。这是赵栩这段时间在民间学到的经验。

汴梁城的百姓们生活还是不错的。从面色上来看少有面带菜色的百姓,大部分人的脸上都带着油光。衣服方面虽然少有人穿着绫罗绸缎,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衣物,补丁也不算多。

看来自己离开这段时间,李若水他们做的不错。

“开一次恩科,为新占领地区填补官员。”回到汴梁城的赵栩休息了两天,随即就开了一次时隔一年的朝会。

朝堂上的武将们对此都是一脸的无所谓,因为赵栩说的是文官的事情。不过文官们的脸色就古怪的多了,因为汴梁城里有许多还没有来得及分配工作的待岗。其中一部分已经被张叔夜带去做御史,可剩下的依旧是有很多。

现在不是科举年,如果想要开恩科也不是不行。可至少也要先把那些待岗的分配出去再说吧。

“此次开科只有明法(法律)与明算(数学)别的都不开。”

明朝以前的科举有许多不同的考试,像是什么进士科,明科,五经科,三礼科什么的。不过王安石改革的时候为了加强儒家力量,废除了废除明经以及诸科,改为以进士一科取士,进士科才完全成为主要取士科目。

这也是日后为什么考科举就要考中进士的原因由来。

赵栩当然不需要那些学习经史子集的老学究们,什么诗词歌赋,经义策问的在赵栩看来毫无意义可言。他需要的是懂得法律的官吏,懂得财政统计人口统计与案牍计算等等的实干型官员。

只是,赵栩的这个想法却是在文官之中扔下了一颗惊雷。

有句话叫做儒皮法骨,意思是说法家在眼见无力抵抗儒家的时候主动选择了披上一层儒家的皮以儒家的名义出现。而明法科实际上就是法家的出路。

至于明算,表面上是君子六艺的儒家,可实际上算是墨家的余脉。其余各科实际上也都是有着自己的隐秘,像是经义大都是黄老家的传人,像是民间写小说的那些,实际上都是小说家的传人等等。

诸子百家的确是有许多在儒家大兴之后消亡了。可依旧是有许多顽强的存在。

王安石的变革几乎将所有还残存的诸子百家一网打尽,所带来的后果就是这些人全力反击成为了导致王安石下台的重要推手。

一直到蒙古人南下将华夏的传承彻底毁灭,明朝的时候诸子百家势微最终成全了儒家独大,科举的时候只剩下了代表着儒家的进士科,这是专门学习如何做官的学科。

赵栩这次摒弃了儒家,只为墨家的明算科与法家的明科开举,而且明言是为了新近占据的金国之地填补官吏。虽然说那些地方都是荒凉之地,可意义却是一样的。

这枚重磅炸弹的效果就和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带给诸子百家的效果是一毛一样的。

因为太过震惊,朝堂上的文臣们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回应赵栩的话。一想到千年来诸子百家是如何被自己打压的,这些儒家出身的文臣们就不寒而栗。

赵栩这是,要放弃儒家了?!

武将们对此不是太过在乎,因为他们严格来说算是兵家的。兵家的人因为其特殊性地位一直比较超然。要等到明朝的时候才会被找不到对手的儒家踩在脚底下。

话说儒家真是非常厉害,宋朝的时候彻底灭除了百家的最后一丝火焰。明朝的时候又打垮了兵家,甚至开始和皇帝争权夺利开始限制皇权。这份战斗力绝对不是盖的。

不过儒家这些也只有在汉人王朝的时候才有用。像是蒙元与满清时期就不行了,只能是沦为异族刚刚入关就急忙下跪舔人家靴子,争着抢着做奴才。帮着主子欺压愚昧汉人的存在。

大臣们都被吓到了,这位皇帝难道疯了,居然你要对儒家开战。这可是统治大宋的真正力量啊。

“既然没人反对,那就这么定了。”单手撑着下巴的赵栩站起身来准备走人。

“陛下!”寂静的朝堂上终于有人出声,众多文臣们全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终于有笨蛋出头做冤大头了。

站在文官第一位的蔡京看到出来的人,差点一口老血喷出口。自己精明了一辈子,怎么会生出这么愚蠢的儿子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