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子与父的诀别(1 / 2)

第四百八十四章子与父的诀别

巢湖东岸,襄安城

此时此刻,败退的淮西军正在此地休整,其军中士卒的军心士气可谓极为低迷。

大帐之中,朱元璋向一名披坚执锐、身穿纯白色的战袍说着:“云召啊,此次多亏你的及时来援。”

“不然恐怕此次本将将丧失在敌军的围歼之下啊!”

是的,前日里冲入齐军重围,救援朱元璋的正是南阳候伍云召。

只是,伍云召不是在丹阳固守,防备长江南岸的太平军以及孙策军团么?

其实,这正是当日汤和所献的计策,当时在得知伍登便是伍云召亲子,伍天锡侄子过后。

汤和便奇思妙想的设计,将伍天锡捕获起来,引诱伍登前来,将其劝降。

这在表面上的确是汤和的全部计划,可深层次的研究下,却绝不只限于此。

汤和其实真正的计划便是在山中埋伏大军,吸引齐军前来救援,随后一网打尽!

可惜,最终的结果却是弄巧成拙,齐军的确来救援了,只不过己军却也大败,朱元璋差点丧命。

只是,这才是汤和计划的前半部分,至于其后半部分就是伍云召的到来。

由于伍云召在丹阳固守,接到军令之后,便马不停蹄地疾驰赶来。

故而,在抵达当初的大营时,却是正好瞧见齐军猛攻大营,李文忠要覆灭之际。

关键时刻,伍云召手挺长枪,直入齐军阵中,凭借自身的神勇从万军之中救出了李文忠。

随后,李文忠敏锐的推测出齐军可能已经识破朱元璋的计划,所以便一直劝阻伍云召上山救援。

故此,这才有伍云召奋力救出朱元璋的那一幕。

汤和之所以会提建议,让朱元璋加急命伍云召千里迢迢奔来。

其实,最关键的一环便是想让伍天锡的死激发伍云召的怒火,让其毫无保留地为朱元璋所用。

自从得知伍登便是其子后,朱元璋其疑心大起,深怕伍云召何时便叛逃而去。

此时,汤和察言观色,深知朱元璋的内心想法,便制定了这场阴谋。

可以说,伍登便是这场阴谋中的牺牲品。

汤和原本的打算就是想杀掉伍登,然后推脱责任在齐军身上,成功激起伍云召内心的狂躁怒火。

只是,汤和却未想到,伍天锡金竟然在关键之机,用自身性命救了伍登一命。

不过,事已至此,在谈其他,也都是惘!

······

此时此刻,汤和频繁地向朱元璋使眼色,让其见机行事。

见状,朱元璋从小便和汤和乃是朋友,又岂会不知其眼神的用意,不由立即会意。

“伍将军,虽然你千里迢迢的奔来,可是本将却有一则不详的消息告知你啊。”

陡然间,朱元璋不由佯装悲痛的神色,随即伤心欲绝的说着。

不得不提,凡是能够争夺天下的雄主,没有一个不是演员的主。

说哭就哭,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闻言,伍云召面色刚毅,缓缓道:“不知大将军有何事告知末将?”

虽然伍云召不喜朱元璋的为人,但作为其麾下将领,也还是懂得尊卑礼仪。

“唉,本将说出来,还请将军莫要动怒!”

“此次本将设计在山中伏击齐军,原本都进展得极为顺利,可惜却是没料到齐军奸诈,竟然从侧翼突袭我军后方。”

“当时本将便命伍天锡将军前去阻挡,可这却是齐军所使的障眼法。”

“前方齐军早就埋伏妥当,伍将军前去,无奈中计,不由被齐军的万箭齐发给射杀了。”

话音刚落,朱元璋便是忍不住的一阵掉泪,好似事实真的是如此一般。

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丝毫不惧伍云召会察觉他所编排的谎言。

因为,纵所周知,如今的淮西军早已今非昔比,不再是当初李子通时期的军队。

现如今,淮西军中几乎皆是朱元璋的嫡系,对于事情的真相,伍云召压根无从得知!

只能忍受着朱元璋的欺骗,向齐军寻仇。

果不其然,伍云召闻听,其怒火瞬间爆发,好似要天崩地裂,炸裂一般。

“啊,齐贼,杀吾弟,我伍云召绝不会善罢甘休!”

这一记吼声完全是伍云召发自内心撕心裂肺吼出来的。

不要看平常的伍云召性格温文儒雅,可是其内心却是极度暴躁的。

随之,伍云召却是忽然气血上涌,陡然间昏迷过去!

见状,朱元璋像是阴谋得逞一般,向一旁的汤和露出一丝不可觉察的微笑。

······

此时,合肥城中

一间面色蜡黄、光线昏暗的房内,高麒、周瑜等众正侃侃站立在屋内。

床榻前,一名大夫正在对斜躺在上面的少年诊断着。

这正是昏迷过去的伍登,约莫诊断许久,那大夫才略微擦了擦头顶的微汗。

随即站起身向高麒,拱手禀告着:“齐王,小人以诊断清楚,伍将军不过力竭昏迷,没有什么大碍。”

“只要按照小人调理的方子按时服一两日,便可痊愈。”

闻言,得知伍登并未大碍,高麒其紧绷的心情才舒展开来,道:“那好,有劳大夫了!”

“敬德,快去取一两金子赠送给大夫,以作酬劳。”

“此举万万不可,齐王,小人实不敢当矣!”

只说,正收拾好行囊,准备离去的大夫闻言却是坚决不敢受,连忙言语推辞。

不过,碍于高麒的坚决,大夫也跟随着尉迟恭下去领取金子。

由于当时李时珍乃是跟随着李靖一道乘坐的海船一同返回,所以此时此刻,其军中倒也没有神医。

之所以命李时珍乘坐海船,也是有极大的深意的。

须知,在海上漂泊,是最容易发病的,而且特别还是久经内陆,常年不见大海的士民,尤其最为严重。

至于其麾下的军队,几乎皆是程远志在太行山上躲藏的士民。

难以想象,他们乘坐海船在大海上漂泊,该是一种怎样的煎熬!

故此,高麒才会让李时珍随行,为的就是能够减少对军士的死伤。

既然已经得知伍登再无大碍,高麒也命诸将下去歇息,不要在打搅伍登。

接下来的几日间,庐江一带却是出奇的平静,淮西军竟然没有在主动进攻。

不过,这倒是在高麒的意料之中,淮西军适逢大败,熟知用兵的朱元璋当然不会立即便在来袭。

此时此刻,朱元璋定是在恢复己军的军心士气,随后在来争夺。

事实也不出高麒所料,在休整第四日时,淮西军果然竟起大军来援了。

而且,先锋大将却已是异常的熟悉,正是当年的南阳候伍云召。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