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壬辰倭乱(14)朝鲜请内附(1 / 2)

备前宰相 日月合明 6975 字 2023-01-23

万历皇帝不愧是大明的中兴之主,他比那些读了几十年圣贤书却眼高手低看不起外藩的读书人更早的意识到其中的危机。

那封秀家写的信件,他看了由看,最后还是下令锦衣卫将送情报的杨继溏找来,他要当面问清楚这份情报的来源,以及那个【丰见明】究竟是谁。

尽管在上奏情报的时候,杨继溏依照秀家的要求进行了保密,不过也因此没有得到大明上下官员的重视。

不是秀家又当又立,实在是大明的读书人太不是东西了,难免在和谈的时候姐姐把自己暗通大明的事情卖给秀吉,这才要求杨继溏保密。

没想到杨继溏也真是个好汉,一个字都没有透露出去,只是说是倭国贵人透露的情报。

后来被上面责怪虚报情报打发到了广西,现如今万历皇帝召见,却是将这个快被人遗忘的人物再一次成配角。

深刻阅读了秀家提供情报的万历皇帝深感局势的险峻,因此在石星作出布置之后的第三天,他下令从宣大臣抽调精兵1.6万人进驻天津专待倭警。

彼时正好有一批江南的大约7、8万石漕粮运抵京师,万历皇帝直接下旨将这批漕粮充作军粮发往辽东。

由于秀家在情报上面说日军装备了极高比例的火绳枪,因此万历皇帝下令从福建警备荷兰的神机营中调回500人,更是将素有善于使用火器的将领陈璘调入神机营为将领。

万历皇帝要求陈璘尽快检点神机营装备,若有确实上报工部补损,查漏补缺,若有不足上报朝廷增买。

因倭国是岛国,不论是登陆朝鲜还是大明,船只都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了摸清楚倭国水师的清理,万历下令山东巡抚,派出船只前往朝鲜,确认倭国水师情况。

种种迹象都表明,大明至少大明皇帝,在还没有接到朝鲜明确的请求入朝的求援请求之前,已经决心用武力评定朝鲜倭乱事宜。

前文已经不止一次说过,在没有发现丰富的铀矿和稀有矿产之前,朝鲜这个地方对于中原王朝都显得有些鸡肋。

而且他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每当东方出现了强大敌人时候,朝鲜的地理位置都非常关键。

晚明时候针对清朝的朝鲜,晚清时候针对日本的朝鲜,新中国建立之后针对美国的朝鲜都都得到了验证。

而现在,恰恰是朝鲜半岛战略价值体现的时候。

万历皇帝非常敏锐的意识到,面对像日本这么“强”的威胁,必须要“御敌于国门之外”。

因为他很清楚大名在辽东的统治,不论是当初的奴儿干都司,还是现在的辽东都司,真正控制只有辽东平原呢一块地盘。

他好像一个公鸡的头颅远远的伸在外面,而辽西走廊是这么单薄,直面北方时和时逆的蒙古诸部。

而在辽东平原东部,是大量的以女真为首的土化诸部。他们之所以凝聚在大明麾下,不是因为大明给了他们一个XX指挥使的官职,而是他们附强的性格,想要在大名庇护下罢了。

但是如果辽东成为了主战场,那么这群羁縻部落是否会依旧忠心耿耿?又或者如当年蒙古军中的色目人一样,成为倭寇侵犯大明的先锋?

除此之外,身为一名有着远大抱负理想的君王,他始终抱有一颗保境安民的心。

在其继位的前20年中,多次下令沿海诸省,要将外洋拦截于外并予以消灭。

因此,从这些安排的时间点可以看出,对于这个年轻的皇帝来说,朝鲜发生了什么他根本不关心,朝鲜是带路党还是受害者他也不在乎,对于他来说1个敌人还是2个敌人都是只有“战之”这一个选择。

然而万历皇帝的雄心并没有得到大臣们的支持,彼时前首富王家屏刚刚告老还乡,整个内阁只剩下了已经70岁的赵志皋,一个人全挑内阁诸事。

人家已经活了这么久了,早就是官场老油条了,内阁只有一名辅臣,这中石化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此根本约束不住群臣。

再加上眼下朝廷正面对宁夏之役,确实没有精力再东边再开战场,因此朝中便有了反对援朝的声音。

反正现在朝鲜也没有正式求援,贸然出兵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到时候反倒被其他藩邦认为我天朝别有用心,落人口实。

宁夏之役与万历朝鲜之役、播州之役并称万历三大征,但是宁夏之役的规模与后两个不可同日而语。

宁夏之役本身是因为一名戍边的蒙古明将哱拜不满朝廷,与当地守军勾结占据了宁夏城反叛朝廷。

宁夏乱兵的规模将将过万,而大明已经调拨了辽东、宣大、山西、浙兵、苗兵数万人围攻宁夏,虽然还没有看到胜利的曙光,不过宁夏之役从万历决定动手的那一刻起便已经胜券稳操。

而万历朝鲜之战不一样,尽管此刻还没有开战,但是万历皇帝已经明显的感觉这一次的倭寇来势汹汹,他需要尽快平定宁夏,才能抽出兵力解决倭寇。

在此之前,他需要尽可能的完成倭寇的情报收集,情况允许的话,先派一部分军势入朝拖住倭寇,等到宁夏那边解决了,自然可以安心的去收拾那只不知天高地厚的野猴子。

群臣议论纷纷,赵志皋自然也不敢批红,这封圣谕就这么以中旨的方式发去了辽东,好在此刻的明朝皇帝还没有被这群读书人架空,中旨发出去还有效力,很快就送到了辽东总督蹇达手中。

蹇达看着这封谕旨看了半天没明白万历皇帝的意思,主要这2万两银子和派出的军队数目实在太过尴尬,拿去出兵抗倭完全不够,用来接朝鲜国王李昖入京却是太过富裕了。

好在辽东巡抚郝杰是个人才,最关键的是他是当时大明朝时期少数对日本有兴趣的官员,搜集了很多日本的资料。

后来他将这些资料整合在一起,写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日本文化及历史考据的论篇《日本考》。

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这个时候的大明很幸运,永远在关键的地方有关键的人在,不像50年后的大明朝廷,官员尽是无能口嗨之辈。

郝杰看过谕旨很快理解了万历皇帝的意思,向蹇达解释了其中的深意,很快蹇达便下旨派出马步军1000人,分为两部入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