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的20日联合国通过决议苏军撤出阿富汗的新闻,都让位于缅甸哭泣。

是的,西方媒体一致将这场演讲命名为缅甸哭泣,《泰晤士报》头版说:红色势力在扩张,东方大国染指缅甸内战。

在西方媒体支持下,缅甸策划的这场舆论战非常成功,虽没有直接点名华夏,但全世界都知道华夏在支持缅甸共产党,在干涉缅甸内政,企图颠覆半岛地缘格局。

11月末12月初的几天里,缅甸外交人员是幸福的,他们突然获得了空前的关注,大使馆外面首次有了举牌支持的当地群众。

缅甸政府也是幸福的,世界银行、联合国难民署等国际机构主动打来电话,暗示或表明要给予缅甸人民帮助。

自今年春天以来,军政府一共采购了1.2亿美元的军火。如此巨大规模的外汇支出,直接掏空了国家外汇储备。

到12月末,缅甸国家银行的美元现金不足5000万美元,黄金储备更是仅剩约1.8亿美元。

黄金储备不能动,但国家又急需进口物资,以及偿还国际贷款。因此,军政府极度渴求国际援助,以及银行团的贷款。

七十年代以前,缅甸政府非常排斥国际援助和银行贷款,为了面子坚决不承认世界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

因此,缅甸极少接受外国援助,更是很少向国际银行贷款。近些年来,缅甸经济萎缩,国家无法有效创汇,同时用于支付进口物资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多到无法维持外汇收支的地步。

硬气不顶饱,在现实面前,缅甸政府还是底下了头,开始接受国际援助,并向多家银行贷款。

到了今年,军政府向世界银行、日本、比利时、南斯拉夫等国家和组织累计贷款超过5亿美元。

军火采购、进口必需民生物资和偿还贷款成为了缅甸外汇的三大支出。因大量军火采购,以及包德温的失守,奈温政府外汇支出大增,收入却锐减,缅甸又到了外汇失衡的生死关口上。

一场哭诉就能换来国际援助和贷款,奈温政府当然欢喜,吴拉蓬更是笑到合不拢嘴,连与华夏高官谈话时腰杆子都硬了几分。

西方媒体的集中报道,让世界各国人民知道了缅甸这个小国,更知道了热带雨林里在上演越战类似的战争,这就勾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同样地,各国也关注起了这场战争,在研判新的世界形势变化。研究归研究,世界局势的走向终究是由大国决定的,小国更多是在等待五常的态度。

提供场地支持,幕后策划了缅甸哭泣的美国罕见的没有表态,美国媒体报道不到三日就撤下头版,它们更关注阿富汗战争和两伊战争,那里才是世界焦点。

英国媒体就积极多了,缅甸的苦难唤醒了大英的殖民荣耀,报道缅甸哭泣满足了破落贵族的自我满足感。

受此舆论事件的影响,一批西方记者飞往仰光,试图近距离更真实地报道缅甸内战。

华夏的态度就微妙多了,一方面华夏外交部高调高规格接待了吴拉蓬部长,公开表示不会干涉缅甸内政,更不会支持他国分裂势力。另一方面,华夏却迟迟没有回应演讲事件,仿佛这场舆论风波并不存在。

表面上不理会、不回应,但实际上缅甸哭泣一事在京城激起了一圈圈波纹,吹皱了一池春水。

时隔一年多,缅甸共产党再次成为华夏核心层的重大议题。这一次,外交部将其定性为缅共问题,认为到必须解决缅北困境的时候了。

-------------------- 第74章 八莫战起,缅军颓势显现 --------------------

国际舆论没有丝毫动摇缅共的战斗决心,更无法影响人民军的攻势。

先遣部队南下支队在海牙盘踞数日,一边修筑工事,一边等待敌人来攻。等待数日,只有敌人少数兵力来袭,迟迟不见33师主力部队出动。敌人不上当,南下支队当即改变战术,再次分兵两部,一部把守海牙镇的同时,扫荡南桑盆地南部地区的乡村,一边清理散落乡下的残敌,一边尽力获取粮食等战争物资。

在掸邦高原上,南桑盆地农耕发达程度仅次于东枝盆地,民族以缅族、掸族为主,总人口约有4万人。

11月秋收刚过去不久,缅甸基层政府正在收税和征粮,部队下乡可以缴获基层政府机构的公粮。也可向当地的村民采购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缅族村落态度冷漠,基本不会出售物资,但掸族山民就友好许多。南下支队有许多掸族战士,他们是沟通桥梁,可以从掸族村落获得一些物资。

除了留守部队外,南下支队还分出两个步兵连和一个迫击炮连的兵力,沿着45号公路南下。

分兵再南下的进展比想象中的还顺利,沿线缅军根本来不及转入防守准备。海牙处于缅军腹地,背后有南桑支撑。45号公路上的敌军就没想过后路被断,被人民军背刺,他们只想着怎么应对孟萨方向,翻山而来的特战营。

南下小集群于24日攻克万卡旁,25日攻克孟乃,而后快速逼近朗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