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部队。这些力量,人民军都不具备。越往南打,敌人的力量就越强,直至强到连我军都没有应对办法的地步。

现阶段,人民军全体指战员有信心在山地战胜缅军,敌人来多少打多少,但一说下平原,到海边,大家就无言了,因为根本就没想到那地步。

大半年前,人民军还在为生存而战,一年时间不到,就要考虑打到印度洋去,属实太高估人民军的实力了。

经济上,国统区虽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严重,但远没到经济崩溃的地步。今年大丰收,更是给了奈温政府积蓄更多力量的机会。边区新币刚发行,还没有推广开来,远不到吸血黑市经济,抽干缅甸经济的地步。

边区政府刚度过财政危机,也没有解决根据地经济体自我造血等问题,没成长起来的根据地,在经济规模上还没有超过南方,更不足以颠覆对方。

文化上,奈温政权与大缅族主义牢牢的绑定在一起。平原地区的百姓对缅共普遍抱有敌视态度。有民意支撑,缅军和缅甸官僚集团的作战意志很强烈,远不到崩溃的时候。

给张扬封神是挖掉奈温政权合法性、正统性的一大妙棋,但远不到生根发芽,深入人心的地步。单凭封神也不足以改变民心,从而让奈温政权失去人民支持。

1927-1935-1945-1949,土工从惊涛骇浪中走来,从血火炼狱中磨练了一批钢铁意志的真共产党员,人民军队、党员人数、思想理论准备等等,任何一个维度上,土工都做好解放全国,建立人民政权的准备。

可新生三年的缅共准备好了吗?显然,缅甸共产党还没准备好!

以人为例,1945年的土工是成年人,具备了一切狩猎技能,而1980年的缅共还是刚涅槃重生的孩子。有天赋加成的缅共虽爬得飞快,也知道怎么走路了,但还没有练就一身硬本领。

速胜论是不可取的,在缅共高层的讨论中,划半壁江山,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这点都有些妄想了,就更别说一战一统全国了。

文章末尾,张扬也批评了运动战,大围歼等错误军事思想。一群华夏人喜欢以粟裕将军指挥的苏中战役为举例,认为人民军应该出山,在广阔的山地平原间大范围机动,用灵活地调动来迷惑、击溃敌军。

这种言论一出,人民军最年轻的小战士都笑了!动辄七八十公里,乃至百公里的机动行军,以及大开大合的运动战真的不适合缅甸战场。

缅甸国土面积小,地形复杂又相对简单。复杂在于热带气候下的雨林、丛林、山地、高原等多变的地理环境;相对简单在于可将缅甸大致分为高原丛林区、山地丘陵雨林区,以及平原水网区。

缅北战场,如今人民军与缅军对峙的三个方向就为高原丛林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底色是不变的茂密丛林。

丛林植被密集,交通通道就几条传统道路,道路节点又被两军分别把控,不可能说沿着道路机动而敌人视而不见。

穿插战术只能走丛林,走丛林就必须面对漫山的蔓藤等植被,部队行军需要有开路部队。不像华夏大地上,到处是人烟,部队迈开腿就可以了。

缅北不是这样的,迈开腿就得先开路,还必须得防各种蚊虫叮咬。缅北的山蚂蝗到处都是,旱季的山里也有,它们会趴在树上,人畜通过时就会弹射黏附上去吸血。

在丛林行军,大部队依然要全身穿戴齐整,做好防范准备,出了丛林区更要驱虫、拍打衣服、重新整装,而不是直接投入战斗。

如果人民军下了山,杀入平原,倒不用管烦人的蛇虫了,但又面临新的难题,那就是没有群众基础,做不到快速行军,更无法保证持续高强度战斗状态。

若能解决群众基础,别说运动战了,什么战术都管用。可不就是缅共崛起时间太短了,来不及获得深厚的群众支持。

秋冬季节,在华夏长江以北地区,部队急行军了可以就地休息,战士实在累了可以就地躺下,做好保暖工作就够了。可在缅北,你试试?

吃够血的教训后,人民军每次安营扎寨,都必须喝热水、挖排沟、铺干地,不敢也不能随地宿营,而是有一套科学严谨的驻扎办法。

在缅甸战场,战争双方都显得有些慢吞吞的,打仗前戏做得非常到位。不这么做的部队,早就被淘汰出战场了。

游击战上,九旅在掸中地区贯彻到底,部队损失非常惨重,吃够了没有充分补给的丛林游击战的苦头。游击战是人民军的常规战术之一,但远不到必胜大杀器的地步。

很多战士打法,人民军高层也都知道,兵书和华夏教材谁都会看,但不是谁都能玩明白。

人民军指挥员出了张扬、王飞、林明贤、将志民等少数人到过春城军校受训外,其余人都是张扬等人带出来的学生。

只是春城陆军学校的短期生,张扬几人的水平,说实话很有限,远远比不上华夏将星。老师水平都如此,学生更不会有多厉害。

所以,人民军的整体军事指挥能力一般,也就比缅军高一些的地步,能力还达不到碾压敌人的程度。

既然能力普通,就不要想着神之一手的军事决策,就老老实实地打“呆仗”,鳖总想着骚操作。对于这点,张扬心知肚明,人民军各级指挥员也有清醒认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