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田。这事进展如何?”

张扬的提议是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的。此时杂交稻技术和产业化刚起步,滇省处于西南边陲,又不是水稻主产区,要开展相关的研究与推广,只能依靠滇省自己的力量。

滇省出了名的穷,对杂交稻的研究能投入的资金和力量不多。

缅共却不缺这点资金。缅北还有一个独有的优势,那就是处于热带北缘,光热条件优于滇省。

当然,滇省的版纳地区光热雨条件不亚于缅北,但滇省农院不是缺钱嘛。有金主出钱搞研究,总比自己瞎琢磨的好。

滇省对于缅共的提议很感兴趣,但农业研究时间长,前期准备时间也长。双方在推进合作时,错过79年的春夏天。其中还遇到了撤离风波,导致合作计划中断了许久。

李国成点头说:“进展很快,试验田开辟好了,选在瑞丽江北的弄岛村,那里是一村两国。利于专家开展工作,地理条件也很得农院的满意。”

张扬点头说:“这项事业对我们很重要,杂交稻培育时间长,我们要做好十年、二十年支持的决心。夏天我抽空到地头去见见专家。另外,我们出钱也要出徒弟,技术学到手才是真的。”

三人边走边聊,不知不觉走到了一处河边。

谢和华手指对岸,高兴的说:“对面好多垦荒地啊!我到根据地各处去走动,到处都可见到百姓开荒。照着势头,根据地耕地面积每年能增长两三成。”

李国成也欣慰的笑了,“开荒是好事,种粮越多,人心就越向上。”

张扬笑着点头,没有反对意见。

刚解放木姐根据地时,九旅对山民自主开荒是反对的,反对意见以村民开垦效率低,容易出现坍塌等事故,且荒地五年产量底下等原因为主。

倒是没有人提出水土流失等等的环保意见。七八十年代,对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来说,可以成为绿色革命的时代。

各个国家无不在国际的支持下,大规模展开垦荒和化肥生产等行动,目的就是粮食增产,以达到消减饥荒的目的。粮食作物是绿色,是生命的希望,所以才称为绿色革命。

印度是绿色革命的代表,缅甸军政府也推出了自己的绿色计划。在这个时代,垦荒,扩大耕地面积才是世界主流,才是真真的绿色主义。

九旅的反对意见是无法抑制住百姓的种地本能的,既然控制不住,索性就放开了。

但缅共并没有坐视百姓的无序开发,因为无序开发会导致劳力浪费、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更会导致新一轮的争地矛盾。

边区政府倡导有序开发,要求村干部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发挥村集体的力量,提前选定垦荒范围,并预先划定土地经营权所属。

对于边区政府的要求,农民还是愿意听的,毕竟农具、化肥、农药都需要政府补贴价格或者发放。

再一个就是边区山地太多了,能开垦的土地远远超过人口数的十余倍。当每家每年都允许开垦几十亩地时,就不会有土地矛盾了。不怕地被争走,争光,农民就会变得明事理,也能温文尔雅起来。

大垦荒虽好,但水利、道路等设施跟不上,种地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甚至会种地无利可图。

张扬就问:“水利、村路等基础建设,没有因为战争和垦荒所影响吧?”

李国成摇头说:“影响不大,战争只是一时的。垦荒是农闲工作,农民也知道保住熟地的耕种才是根本。要提高熟地产量,以及增加收入,那就要做好水利建设,以及道路建设。这个道理经历水灾后,上到八十阿婆,下到八岁稚儿都懂得这个道理。”

因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旧如火如荼的展开。

根据边区农业部统计,到今年年末,农村地区将做到60%的乡村通土路,80%的村寨出现水利设施。

这串数据一说出,张扬就知道其中的伟大力量。根据地除了瑞丽江边,几无平原,耕地大都为山间小块水田或梯田。除了农场耕地外,山民的土地几乎都是建在山上的农田。

缅共要在辽阔的山区通路通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

2年时间,这项事业就覆盖如此的广,对缅北人民和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来说,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

这毫无疑问是百年基业,哪怕百年后,张扬这批革命者逝去,革命失败了,这些基础设施依旧会成为革命岁月见证者,甚至是千年之后,它们必将依旧遗留下一些痕迹。

三人边走边说,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德钦等人哪有这么多精力,所以早就带着慰问北归战士的任务,去慰问同志们去了。

张扬、李国成、谢和华都还年轻,身体还处在精力充沛的阶段,路边站着说上大半天都不带歇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