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判断3-5年内,香江股市、地产业会有一次大灾难。

因此,驻港处应该扎根香江,耐心观察,等待时机来临。

在此期间,木西集团应做个潜伏者,对目标进行长期跟踪,等待股灾到来的猎杀时刻。

听完张扬的见解,谢和华钦佩的点头,“老张,你想得比我深,更具洞察力。”

李国成戏言:“这叫英雄所见略同!”

-------------------- 第19章 三战高原,艰苦卓绝的九旅 --------------------

80年2月5日,缅军抢先发起进攻,兵分三路进攻九旅西集群,一路从南桑东进,攻打甘戈奥等镇,另两路则南北对进,夹击曼卡镇。

甘戈奥方向,缅军33师剩余主力尽数出动,以3个加强营、轻步营、迫击炮营为攻击核心,总兵力达到4000人。

缅甸国防部多次斥责东部战区作战不力,严令东枝司令部不得延误战机,必须尽早发起攻势。

逃过一劫的盛昂、貌埃等人为了将功赎罪,使出了浑身解数,也调集了所有可用之兵,迫不及待地发起进攻。

貌埃更是亲临前线,直接以师部指挥一线部队作战,大有死不罢休的架势。

曼卡方向,南线的敌人有11师的111、112加强营,总兵力约为2000人。

孟崖守军在腊戌司令部的督促下,派出2个营南下,与11师孟栋战指一起,南北合围特战营。

孟栋至孟崖的442号公路为土质雨林公路,旱季时一样坑坑洼洼,通行能力很低。

因此,11师孟栋战指认为派出2个营北上即可完成作战目标,暂时无需加派兵力。

敌人调集兵力,并发起进攻,西集群也在调兵遣将,步兵一营3连、火箭炮排、炮击炮连组成小战斗集群,北上增援特战营。

自从解放景栋后,战事持续近两个月,为了应对多种不同的战争模式,九旅早就将营级单位拆散使用。

尤其是西线战斗,一般以步兵连、特战连为作战单元,并配置炮兵连(火箭排),以此形成一个独立作战的小集群。

兵力有限的极端条件下,九旅只能如此作战,实际使用后,效果不错,使得各连队可以轮替休息,不至于被连续的战斗拖垮。

小集群虽具有灵活机动,火力强等优点,但始终有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兵力不足。

一个小集群兵力约在380人左右,而缅军加强营兵力约800人,缅军轻步兵营也有500人。

小集群北上增援特战营,曼卡总兵力约800人,而南北对进的敌人却有3500人,敌我兵力对比悬殊。

南线的坎劳-甘戈奥一带,西集群兵力约有1500人,敌人兵力高达4000人,兵力对比同样悬殊。

双方沿着公路攻防,点对点的进攻中,缅军的兵力数量优势足以消弭战术、战斗力上的差距。

战斗一开始,缅军就毫不吝啬兵力,每次进攻都以营级出动,用硬碰硬的笨办法,一点点啃食九旅阵地。

战斗一开始就是高潮,33师部已经不考虑其它的了,只想与西集群换命,哪怕打光部队,也要夺下甘戈奥。

驻守甘戈奥的一营1连,本计划防守7天以上,给予敌人一定杀伤后,再撤退。

但缅军以命换命的搏命打法,让1连压力很大,伤亡数快速累积。

到8日,西集群就在考虑提前退出甘戈奥,尽早转入公路阻击战、伏击战、丛林战的模式中来。

比起城镇攻防战,九旅更擅长山地战斗,而漫长的公路线尤为适合发挥西集群的战斗特点。

在城镇硬碰硬,打消耗战,对兵力本就匮乏的西集群是极为不利的。

同时,甘戈奥也不是必守之地。

曼卡集群战术更为灵活,早就转入公路阻击战、丛林伏击战模式中。

特战1连汇合火箭排后,主动南下,于孟栋-曼卡中线附近的南维山区潜伏,多次伏击北上的缅军小股部队,以及后勤运输队。

有107毫米火箭炮在,隔着丛林,在5公里外就可炮击公路上行军队伍。

只要大炮一架,缅军休想以连级规模通过公路。

要想通行,就必须派步兵进丛林,拉出安全警戒线,才可能掩护主力北上。

这套打法被越南游击队发扬光大,就是全副武装的美军都难以招架,只能用空军和陆航洗地,以此掩护步兵。

缅军显然不具备美军万分之一的条件,对上特战连的火箭炮,办法自是不多,只能以兵力优势,缓慢推进。

要走完漫长的雨林公路,缅军11师以及孟崖南下部队将要耗费很长一段时间。

曼卡集群由此达到迟滞敌人,争取战略空间的作战目的目。

北线战斗,特战营以巧破力,稳住了战局,南线战斗则更为艰难。

缅军终于找到了九旅的致命弱点,那就是不具备防空能力!

经历一个多月的试探后,缅甸空军确定九旅并未装备远程地空导弹,只配备少量单兵防空导弹。

九旅南下时,有两百多公路的路途没有公路可走,那萨姆-6导弹车自然无法跟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