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木姐、兴威、老姐、孟包、邦桑等七个小机场,作为二线机场。

此外,人民军还在金三角地区秘密修建了两个前线机场,为即将到来的旱季攻势而服务。

一通盘点,张扬自己都有些惊讶,不知不觉中缅共已建立起主战-备用-野战机场体系,为空军大发展提前打下了基础。

24日孟瑙机场停用,军委后勤部送上了空中进口物资清单。

8月2日至今,C130一共降落40架次,为缅共提供了约300吨物资。

其中包括10套无线电基站,12套警戒、防空雷达,以及价值百万美元的零部件。

采购如此多成套电子设备,一是为了以后扩建雷达、无线电基站,二是为了防止敌人轰炸基站,提前多做备份。

在使用过程中,驻守高山基地的人民军通信兵发现苏制雷达、无线电基站故障频发,单次有效开机时间不到24小时。

由于技术水平和知识储备有限,通信兵不确定是自身能力不足,导致故障的;还是雨林高湿高热环境造成;又或者是苏联设备本来就质量不行所造成的。

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的高故障,提前备好零部件,边用边修,同时学习进步,总归是解决办法。

电子设备之外,军火采购才是空运大头。

这次采购萨姆导弹,缅共不再采购落后且不好用的萨姆-3导弹,而是专注于采购萨姆-6导弹营。

虽然付楷向维克托承诺,缅共敞开收购萨姆-6导弹,数量越多越好,但只到货了8套完整的萨姆-6导弹。

维克托似乎不太愿意提供更多的萨姆导弹,但另一方面,又提供了配套的指挥车、制导雷达车、导弹运输车、电源车、供油车。

电源车和雷达车很鸡肋,根据地就能自行解决,所以不太愿意接收。

军火销售是买方市场,作为奸商的维克托,搞起了捆绑销售,一套设备收费30万美元,且不拆卖。

缅共只好捏着鼻子接受条件,但也要求维克托降低导弹单价。

因此进口成套萨姆导弹时,缅共又多采购了200发备弹,以增强持续防空作战能力。

导弹落地后,防空团就地扩建了6个导弹连。

在实际作战中,防空兵发现连级单位作战效能更高,并开始摸索着改变战斗编制,不再偏重于营级单位机动部署。

维克托限制导弹采购,九月中旬起,缅共更新了军火采购清单,更多的进口炮弹、子弹、RPG、AK步枪、轻重机枪。

在此期间,缅共一共接收了八千多发大口径炮弹,近十万发7.62和14.5两种子弹,三百多具RPG-7发射筒,三千支步枪,两百多挺机枪。

相比公路运输,空运军火量还是太少了,而且价格奇高。

不过,只要缅共一天不能自产枪支,就免不了从海外进口,空运费高也只能暂时忍着。

最让张扬不满意的是大口径炮弹。不到万发炮弹,还不够打一场大规模炮战呢。

更让人失望的,是M101使用的105毫米炮弹只空运了不到三千发,且质量一般,其中不乏锈迹弹。

针对缅共的不满,维克托也解释了。

M101是美械,它的炮弹苏联不生产,苏联远东地区也没有库存。

这些105口径炮弹是维克托搜刮许久才找到的,一批来自朝鲜战争时期遗留的库存弹,所以有些生锈了。

另一批是越军后勤部门私下提供的。越南M101炮弹是南越贡献的,为美国原厂货,质量最好。

但越南并没有大口径榴弹生产能力,105毫米炮弹用一发少一发,精贵得很,越军后勤耗子也不敢多偷卖。

绕了一大圈,105毫米炮弹依旧不足,最终又回到自主自生产的道路上。

就像子弹一样,求人不如求己。

十月军工部传来一个大好消息,缅共自有的子弹生产线运转起来了,且日产7.62毫米子弹量达到1万发。

张扬视察军工厂时,子弹厂职工承诺在今年内,将产量提高到3万发/日,年产量可达一千万发。

敢在张扬面前立军令状,子弹厂肯定很有把握。这番表态其实是为了要条件、要待遇。

条件无非是保障子弹生产原料的供应,以免生产减速,乃至停滞。

待遇好解决,但原料供应这点,张扬就有些犯难了。

生产子弹的原料涉及多个工业部门,根据地只有钢铁工业较为成功,三酸两碱为基础的化工业尚未建立。

所以子弹原料必须从外部进口,实际上只能依靠华夏。

因为要生产海量的子弹,就不可能通过空运解决,只能是陆路运输来解决。

要自产或半自产大口径炮弹,同样只能请求华夏支持。

由此可见,缅共更需要华夏,且到了没华夏,缅共就不行的地步。

不管缅共干部有多少委屈,最终都必然要主动向华夏靠拢,以寻求革命胜利。

张扬一直很清楚这个道理,李国成、谢和华也明了革命胜利的一个关键在于华夏的态度。

谢和华长期待在香江,就是为了借华夏急缺外汇的千载难逢时机,与华夏高层来一次隔空谈判。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