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994 字 2022-07-24

旗。

另外,张扬还担忧效率与冗官问题。

政府招牌越大,就意味着官员层级越高,官职也就越多。

坐在办公室里喝茶的干部多了,容易滋生务虚风气,导致组织效率降低,拖慢了革命发展速度。

为了有效控制农村,根据地每500-1000人就成立一个行政村,并为之委派5名村干部。

这就必然使得基层官员数目膨胀,给财政带来巨大负担。

新生的人民政府本就脚重,现在再拔高官员层级,势必形成头重又脚重的冗员难题。

缅北地贫人少,财政负担大,供养不了这么吃公家饭的人。

再有一个是要长远考虑官僚群体成长的问题。

若为了缅北政府的名头,增设许多高级干部岗位,那在根据地扩大中,做办公室的高层级干部,就势必会挤占基层干部的晋升空间。

这不利于治理体系的健康成长,也可能埋下派系斗争的祸根。

掸北人民政府揭牌后,争论平息,大家不再讨论不可更改的旧议题。

6月25日,人民政府成立不久,缅共召开第九次全体会议。

会上,选举德钦巴登顶(缅族)为缅共党主席,张扬(华人)为缅共总书记,万古(缅族)为副主席,李国成为副主席、总政委,谢和华为副书记。

新一届缅共中央委员为德钦、张扬、万古、李国成、谢和华、伊迈(克钦族)、林明贤、玛努(缅族)、万飞等九人。

候补中央委员为将志明(原九旅副政委,现十旅旅长)、林智贤(驻港处书记)、李寒(现九旅旅长)、将志民(现十一旅长)、鲍右祥(十二旅长)等十一人。

政府任命上,人民政府核心人物是张扬、李国成、玛努等人,政府领导机构为政务院。

政务院总理根据地内政,下设农业部、工业部、物流部等部门。政府层级为政务院-县-镇-乡(大队)-行政村五级架构。

经大扩军、政府成立、选举新党中央,缅共完成了对党、政、军的梳理,明确了三者职权,改变了过去人事、责任不分的混乱局面。

组织制度的完善,将让根据地发展更为有序、高效。

政府成立,到干部任命,再到组织体系有效运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这段时间里,张扬迷上了新读物,确切地说是档案,缅共堆积如山的档案。

入主邦桑后,张扬第一时间就让部队封锁档案馆,并将所有档案送回木姐整理、保管。

直到6月,档案才整理完毕。

这些档案是缅共成立以来的全部积累,涉及党史、党员履历、人事任命、潜伏党员、外交关系、党内纠葛等方方面面。

它可以说是邦桑总部留下的最大一笔财富。

可整理发现,这些档案并不是那么珍贵,入目所到之处皆是潦草,无不显示出缅共不成熟的一面。

张扬最关心的是秘密党员这块,可他又要失望了。

老缅共根本没有严苛的保密制度,更没有所谓的单线联络,秘密发展党员等高端玩法。

没有经历过残酷的白色恐怖,缅共不像土工一样成熟,也就不具备长远布局,埋暗子十余年的能力。

阅览档案前,张扬期盼着找到一名潜伏在军政府内担任要职的秘密党员。

显然,这个期望落空了!

老缅共就没这个意识,也没这个能力。

不只是缅共,几乎所有二战中成立,战后成长的殖民地共产主义党派都具有组织简单、制度简陋的特点。

二战结束后,受苏联鼓舞,第三世界共党势力得到急速扩张,且大多成为一国主要党派。

可一帆风顺的成长,就像水果催熟一样,只是表面光鲜而已。

当殖民势力反扑时,这些年轻的共党很快就露出中看不中用的真实面孔。

在宗主国与买办集团的合力绞杀下,小国共党极易一蹶不振,就此消亡,或者逃入荒郊苟活。

缅共也不例外。

1945年以后,缅共一度发展很顺利,在工人中间获得广泛支持,并发起了大量罢工运,但很快就被昂山将军所镇压,且被赶出城市,失去对工人的领导,也失去了城市。

至今,缅共退出城市已有三十年。

张扬翻阅所有党员档案,都没有找到遗存在大城市里的党组织。

如今的缅共只在掸邦、克钦邦活动,且都是在野外,惨到连农村都站不下脚跟。

也就是说,除了根据地外,缅共只在101军区和金三角地区留有残余势力。

克钦邦101军区已经获得总部支援,正在试着融入新缅共。

今年内,张扬对它的期望是恢复力量,保护根据地侧翼,并向八莫地区发展。

金三角地区的缅共残部的情况就复杂多了。

一直以来,泰缅边界的缅共都遭受两国夹击,三十年来一直被第五军、毒枭不停清剿。

如今,幸免的缅共党员,绝大多数处于脱党状态,成为当地山村里默默无闻的种田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