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原厂设备,拼凑出整套设备。

听到这里,张扬忍不住笑了,和九旅打交道多了,滇省也变奸商了。

这哪是送?

后头赚钱的门道,可等着根据地呢!

谢和华哭笑道:“我的意见是,抽调各工厂专家,到现场勘验,能用就拉回来,破烂的就不要了。”

“苏联援建的化肥厂呢?这可是大宝贝。”

谢和华摇头说:“化肥厂设备非常庞大,汽车运不了多少。完整的部件早就被滇省盯上了。”

这年头,华夏最缺的就是化肥产能,各地对先进化肥设备垂涎三尺,确实轮不到根据地。

接着,谢和华说到大家最关心的军工设备。

“柑塘兵工厂规模很小,比不上清化的Z111厂,主要生产步枪子弹和手榴弹。”

张扬急切的问:“就是说有子弹生产线了?”

谢和华笑着点头,说:“有!汽车团参与了搬迁,大体确定有一套7.62子弹产线,两条复装生产线,和一个手榴弹作坊。”

“不过设备都是老家伙,生产效率很低。这次暴力搬迁后,对设备寿命折损很大。也因如此,华夏部队不太看得上,有意留给我们。”

张扬激动的站起来,拍手说:“我不嫌弃!只要能生产子弹就行。”

说着,在场的人哈哈大笑,鼓起掌来。

平息心情后,张扬说:“尽快组织军工专家、工厂老师傅和机械维修精干,一起前往红河等地,就地开展工作。”

大家连连点头,玛努又说:“东线战果不亚于西线,桂省缴获应该更多。可否派人去那边?”

张扬脸色平静下来,思索良久后,才说:“桂省太远,与滇省没有铁路和高级公路相连。物资转运,只能走铁路,绕一大圈,路途牵扯极大。暂时就不考虑了。”

滇省可以说是九旅的娘家,经济往来非常密切,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一家人。

许多事情,可以默契的瞒着京城,悄悄地进行。

这次九旅分润战利品,是有功在先,道理上说得通。

桂省就不一样了,人家没受过九旅恩惠

新缅共与东线部队也没有多大交情,张扬没有信心让许司令和桂壮王,跟自己站在一起,隐形对抗华夏中央。

和华同意道:“吃了跟前的饭再说,不能太贪。”

物资转运商讨会就此告一段落。

大家喝茶润喉时,谢和华沉重的说:“缅共大会的结果,我们通报土共中央了,京城一直没有回馈。这态度耐人寻味啊!”

沉默,就是土共对新缅共的态度。

某种程度来说,没有土共的肯定态度,缅共就算不上名正言顺。

没有京城的肯定,滇省就不敢扩大合作,甚至会收紧政策口子,减少对根据地的支持。

这就是小国小党的无奈。

小个子的命运,总是取决于五常大国的国策。

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又有几个小国摆脱了五常控制,实现独立自主呢?

基本没有。

张扬对此有清醒的认知。

缅共要崛起,崛起速度有多快,相当程度取决于华夏。

一个人的命运,既要看个人的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对缅共来说,也是如此。

张扬不急不慌的说:“革命事业要从自身做起。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发展壮大,对华夏好处多多。时间会让北京明白,支持我党的立场不能动摇。”

“我一再强调,不要把北方当作一个整体。卓希贤的威望不够,做不到一言九鼎。”

“他们内部分歧多,集体领导制度下,决策时间会很长,再等几个月也没问题,我们不能急。”

张扬斩钉截铁的自信,让在场同志平静下来。

对大势的判断上,张扬就没失准过一次,是谢和华等人的信心来源。

“今天的会议记录,要抄送一份给德钦吗?”

书记员一问,张扬就无奈的笑了笑,“送,让巴登顶同志审阅,给出意见后归档。”

“我再强调一次,以后的常委会,德钦必须要参加,军委会和政府会议,他可以随时旁听,并给出意见。”

望着下属为难的表情,谢和华调和道:“德钦有顾虑,我和张委员会一直做工作,恳请他老人家参会。”

“现在不是有主席办公室吗?你们也要多做工作,生活要照顾好,工作上也要多费心。”

不管如何,德钦巴登顶是党首,组织上他有知情权、集体决策权,这是不容置疑。

以张扬为首的九旅首长,对巴登顶很尊重,并不希望将他架空为神牌位。

相反,大家殷切希望德钦参与决策,贡献自己的智慧。

张扬现在才29岁,非常年轻,九旅常委也年轻,需要一位年长的革命家走在前头,为大家保驾护航。

虽然巴登顶算不上称职,但这只是现时的评价,待到后世,革命成功、国家繁荣昌盛,德钦的评价会截然不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