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缅北丛林的大基建(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5018 字 2021-07-13

目前根据地电力非常匮乏,随着更多更大的工业项目落地,电力缺口必将进一步扩大。

这种背景下,木丝河发电站就显得格外重要。

“5月雨季来临,水轮机入场安装,发电厂房落地,有没有影响?”

章泉肯定地说:“2月1号,发电厂房开始建设,雨季前完工。5月起安装发电机组等设备,大多在建筑内,不受雨势影响。”

“11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路只剩电线架设,也将在雨季前完工。”

张扬扶正一下安全帽,说:“这么说,电站能在今年9月前投入运营?”

“如果一切顺利,时间可能提前到8月。”

张扬满意地点头,大踏步走在分水渠的堤坝上,望着涛涛西去的黄水,他由衷地笑了。

“小章,有没有信心主持一个小水电?”

木丝河施工现场井井有条,工人精神面貌非常好,可见现场指挥部的组织管理能力。

张扬突然觉得,是该给九旅年轻的电力人上手的机会了。

章泉激动道:“旅长,你要把兴威水库还是滚弄水库,交给我们主持?”

张扬笑着摇头,说:“那两座水库还没选址,库容和装机容量都还没确定。我说的是曼东水电站。”

曼东处于西莱别山深处,海拔在900米以上,地势比木姐南坎还陡峭。

曼东溪很短,只有35公里长,从莱别山深处流出,途径曼东,汇入峡谷中的瑞丽江。

溪流虽短小,但落差大,蕴含的势能比木丝河等水库还大。

去年滇省水利专家组就考察了曼东,认为在孟维村附近可以修建一个小水库,初定装机容量为2台2500千瓦发电机。

由于落差大,综合发电效能比胜利水库高一些,预计年发电400万千瓦时。

在旅部计划中,今年并没有曼东水电站的建设计划。

但张扬思考许久后,觉得有必要尽快建好曼东水库。

这个决策的主要考量是军工产业的布局问题。

目前九旅的军工厂主要集中在孟牙河谷,依靠胜利水库提供电力保障。

军械所、迫击炮所、弹药厂、合成氨厂等军工项目,已经堆满河谷的可利用空间。

挖洞虽然也能扩大生产空间,但不是所有生产场地都能搬进洞,再者挖洞成本也高。

张扬在考虑将一些军工产能分散出去,以缓解孟牙河谷的土地紧张局面。

当然,更多的是出于安全考虑。

随着根据地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孟牙河谷快藏不住了。

相较于孟牙,而曼东以北,全是连绵的大山,条条山谷都非常的深,非常适宜军工保密。

张扬计划在曼东至南坎之间,寻找几处秘密地点,建设军工厂和战备军火库。

同时,旅部计划在曼东镇建设一些加工厂,和大量仓库,以就近供应曼东这个新走私中心。

南坎到曼东近80公里,要拉一条高压输电线过去,成本高,建设难度也大。

综合种种考虑,索性上马曼东水库,就近提供电力。

曼东水库库容小,建设难度不高,刚好适合九旅电力人尝试去独立建造和运营。

张扬刚说完,章泉就激动到八字眉都出来了,他开心的说:“旅长,我马上就南下,一定要建个不比华夏专家设计差的电站。”

“你别高兴太早,等我说完!”

“曼东水库设计、监督和验收,还是由华夏专家主持,水轮发电机也是滇省负责。工程团只负责水库建设。”

章泉不气馁,兴奋的说:“那也行!刚开始时,水库、桥梁建设施工,要华夏技术员手把手教。”

“现在好一些了,我们能按照施工要求,把活给干好。师傅在一边指点几句和验工就行。”

“再进一步就是不需要师傅教,我们就能将活给干好。”

张扬竖拇指点赞,说:“有志气!”

章泉自信的说:“随着根据地扩大,我们要建设上百、乃至数千水库,和更多的桥梁。我们不可能事事都靠华夏师傅,早晚要自主建造属于我们的国家。”

张扬忍不住大笑,“这也是我的心里话!同志们,让我们一共共勉,一起奋斗!”

大家攥起拳头,大声叫好!

喊口号无需太多,大家说上几句后,就将热血收入心间,将注意力集中于眼前。

站在分水口上,张扬指着山下问:“那边的水渠,未来接通姐告渠吗?”

“是的!大坝下游有两道闸门,第2道闸门的北分水口,一直向北延申25公里,才到现有的姐告渠。”

章泉手臂摆动,激昂地说:“两个闸门、4条水渠,连接木丝河下游所有水网,惠及15万亩农田,其中4万亩旱地得以改造成水田。”

“下游的老百姓从此旱涝保收,看天吃饭将成为过去!”

张扬开心的点头,说:“还是要看天吃饭的,不发洪灾和旱灾,也还有其它极端天气。能胜天半子就足矣!”

相比于基层干部的昂扬自信,张扬谨慎许多,并不认为修几个小水库,就以为万事俱备。

解决吃饭问题上,任重道远啊!

放眼掸北,乃至整个掸邦、缅北,遍地是贫民。

一天不攻下平原上的鱼米之乡,就一天都不能松懈,粮食始终是首要问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