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将志民主动转变(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940 字 2021-07-09

1月20日,与九旅在腊戌的秘密联络点接上头的将志民,跟随满载而归的马帮北上。

亘古不变的马蹄、铃铛声,将志民很熟悉,过往的革命生涯里,他没少跟着马帮奔波四方。

马帮沿着南渡盆地边缘走,翻过西莱别山余脉后,护卫们瞬间轻松起来,不再保持吓人的紧张感,有说有笑的交谈起来。

路上保持缄默且一直观察的将志民,猜测到九旅地盘了,不然马帮不会这么轻松。

小半天时间后,不出他所料,一丛林小镇出现在众人眼前,曼东镇到了!

镇外货栈前,马帮头人客气的说:“这位客人,到地方了。下一个行程,你自己安排。”

九旅兴盛后,少不了想要分一杯羹,或企图乱局牟利的南方来客。

常年走腊戌-曼东线的走私马帮没少接送神秘客人,头人对这种业务熟悉得很。

走马也有本行行规,其中之一是把客人当货物运,货物不会说话,马帮也不会问话,一路上尽量不交谈。

到了地方,收到尾款,单子就完结,客人爱去哪就去哪。

爽快结款后,将志民站在热闹的街头上,炯炯有神地望着人流。

一路走来,曼东的风景格外不一样。

不止是人来人往的热闹,更多的是街上的每个人都洋溢着饱满的情绪,与人交谈时满脸笑容。

难道这就是解放区吗?

观察半响,将志民若有所得,但他没在镇上多停留,而是拿着信物找到“路”,继续北上。

蜿蜒山路上,8辆马车组成的运输队,在吁嘘声中,拉着货物奔向北方。

坐在车架上的山标,笑着递给将志民一个水袋,说:“来,冰镇凉茶,能解暑。”

到了曼东镇,与镇上的干部接头后,将志民的身份算是半公开,负责送客北归的山标知道他是自己人,才会如此亲切。

喝着凉茶,将志民不经意的问:“怎么路桥都是原木做的?”

山标露出果然不出所料的笑容容,说:“刚到根据地,又恰好走南曼公路的朋友,往往都忍不住问。”

“我还以为你能憋着不问呢!”

将志民忍不住苦笑,心想识货的人又怎会不问?

走了约30公里山路,遇到了近十座桥,整桥都是采用胸径超过1米的原木搭建。

最夸张的一座大桥,竟然用了十二条20米长的的巨木作为桥面路板。

走在这样的木桥上,谁人不惊叹?

缅北是硬木的天堂,但不代表大树触手可及,随便一个路边就有。

历经千年开采后,现存的大树大多生在深山峭壁上。

二战前,势力强大的缅北土司修建庄园或碉堡城时,需要用到大量红木。

自古以来,到丛林深山采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种,死亡率比修路还高。

土司为了采木就强拉贫苦无依的山民进山,一场伐木下来,折损率一般在3成以上。

淡漠生命的缅北百姓,将之称为祭山神。

人的血肉没喂饱山神,就别想在山里获得神木。

缅甸独立后,地方强权忙于打仗,也就没有势力逼迫山民伐木,缅北红木出产量骤然降低。

别说缅北就是全缅甸,成批量的大木都非常少见。

没想到在一条山间公路上,却屡屡得见,这很让将志民为之惊奇。

山标淡定的说:“这算啥,南坎镇外的堆木场里少说有几千条大木。山里的林场更是多到没地放。”

根据地要吸纳大量劳动力转变成城镇人口,那城建所需的木材将是海量的。

提前预知到这点的旅部,一直没停下伐木,反而进一步加强林场队伍。

将志民对九旅的豪气很是吃惊,忍不住说:“用红木太浪费了,风吹日晒下,怕是几年就要一换桥墩。”

山标大笑道:“用不了几年,这条公路马上就要扩建,改成水泥公路。这些原木回收利用,浪费不了。”

此话让将志民更为吃惊,连忙追问修路详情。

滚弄战役结束,张扬判断战事将会告一段落,就算有大战,也在孟利山口等前线。

兴威和滚弄和根据地本部远离前线,不会被战火波及。

缅甸空军航空燃料和炸弹等物资,很多都依赖进口,无法维持长期的轰炸任务,对根据地建设威胁不大。

基于这个判断,旅部决定上马新一轮基础建设潮。

公路方面,计划全面升级古凯-孟利、兴威-滚弄、南坎-曼东三条公路,和新建一条本部至果北的边境公路。

一次动工四条公路,工程量史无前例的巨大。

同时,因为战争延误,七八-七九年的旱季只剩1月-5月,时间非常紧迫。

为了尽量加快工程进度,旅部决定推出工程分包方案,将部分沙石、土方工程转让出去。

各村集体组成的工程队,以承包方的模式,承接工程部下发工程单。

为此,工程部早在12月底就开始宣传,并于1月10日召开首届道路工程招标大会。

这么热闹的场面,到了现在还被百姓津津乐道,山标兴致勃勃的和将志民做了介绍。

“可惜,我开的是物流公司,没有资格接工程,不然赚的钱少不了!”

山标呲着牙说,言语中很是遗憾。

将志民抿嘴不说话,招标大会、工程分包、村集体企业,这些都完全超出他的人生经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