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烈士墓与支前结算(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5251 字 2021-06-21

12月21日,木姐北山烈士墓。

排枪放响后,张扬手捧白花放在一处墓碑前,为长眠于此的战友献上胜利的鲜花。

兴威战役共有176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中有军人、医生、护士、工人、驾驶员、拥军百姓。

今天,是告慰英灵的日子,张扬和李国成来到墓地,主持悼念和安放仪式。

望着又长了一截的草地与墓碑,张扬心里的决心更加坚定,一定要给烈士家属予更多的补助,以求革命长存。

今年初,旅部就制定了烈士遗孤的待遇方案,大体分为教育免费、税收减免和抚恤金三部分。

烈士直系子女将享受免费教育,直至大学阶段。

现在根据地没有大学,但只要遗孤争气,有能力考上大学,九旅就送他们去内地读书。

现阶段的税收减免,主要是为农村出身的烈士服务,烈士家庭将获得不低于20%的农业税减免,并且优先享受惠农政策。

抚恤金才是大头,民政部提议一次性发放1-5年的现金抚恤。

张扬对这点不太满意,要求改为按月发放,最低要求不低于50个月,若有未成年遗孤,则改为发放至成年或学成毕业。

抚恤金的发放等级比照华夏,参考军功、军龄等因素来确定。

如此看来,确定烈士待遇应该是简单、明确的,但九旅的情况却不一样,必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根据地有一大批知青和农家子弟,他们是华夏公民,家在内地,最远的是在长三角地区。

具体发放抚恤,和优待烈士家属,就得深入华夏,进入根据地从未涉足的地方。

取信烈士父母本就是一大难事,难上加难的是如何切实的发放补助。

并不是九旅干部贸然找上门来,说你家儿子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缅北了,现在就给你老一大笔钱,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怎可能这么简单。

就算烈士家属拿钱了,又如何保障他们能守得住一大笔“横财”。

不管那个时代,华夏农村都不是田园牧歌,并不是人人皆和善守法,况且治安大崩塌的年代即将到来,张扬对此很不放心。

烈士牺牲了,家人还要为此流血流泪,不该如此。

张扬反对一次性发放补助,这种撂挑子行为绝不允许,不管多远距离,九旅都必须替烈士照顾好家人。

可改为按月发放,问题又更大了,怎么发?

走邮政汇款,城里烈属还好,能及时领到信函。

可牺牲的农家子弟,老家在交通落后且信息闭塞的农村,甚至是在邮政员没法按月到达的深山老林。

发放抚恤金之路,可谓困境重重。

为了如何解决一系列难题,旅部讨论了许久,也和滇省商议多次,才有了初步方案。

首次拜访烈士家属时,滇省将派干部随同,以作为权威证明,这年代的国家干部还是很让百姓放心的。

至于滇省以外的知青烈士,只能由专员携带滇省出具的介绍信前去拜访,设法建立互信。

由于华夏烈士家属享受不到根据地的优惠政策,九旅给出另一套扶持政策。

除了抚恤金外,将提供就业机会,根据地能力有限安排不了遗孤进国企,但却提供下属企业的工作岗位。

目前,九旅的物流中转站遍布滇省,正在进入贵省、川省,可以为西南地区的军属提供一些岗位。

另外,木西集团在羊城、深城开办的工厂,也可以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

历次战争以来,一共牺牲了86名知青,37名滇省农家子弟。

烈士人数不多,能提供足够的岗位,照顾到所有烈属。

教育方面就好办许多,九旅提供教育补助给未成年烈属,直至他们学业完结。

补助金的发放,采用邮寄和我方人员发放相结合的方式,有难度的就由专员送上门,哪怕是住在最偏远的悬崖峭壁上。

若是交通条件好,烈属又愿意领取补助的,则是邮政汇款或信函投递。

张扬要求成立烈属办公室,组建一支回访小组。

回访小组要定期拜访烈属,以保不出现贪污、漏发、烈属被欺负等状况,同时也要防止冒领补助金的行为。

九旅作为一个小国中的小势力,在华夏办事也就滇省内有些影响力。

出了滇省,各地方政府,乃至地头蛇可不鸟九旅,办理华夏烈士的后事,困难依旧很多。

再难也要走下去,九旅不辜负每一位为革命而牺牲的同路人。

李国成和老朋友“叙旧”后,也来到松柏下,两人静静地吹着风,似在聆听逝去同志们的无声诉说。

站久就累,张扬甩了甩腿,迈步下山,一边问道:“政委,支前条子的结算细则,你看了吗?”

兴威战役时,运输团全力向中、东线运输军需,西线和根据地内部就出现了运力空缺。

为了弥补不断扩大的运力空缺,李国成临时出台了支前草案,号召根据地群众,加入运输队伍,援助前线战斗。

同时,民政部出台了物资收购计划,敞开收购粮食、沙石、木材等各类物资。

无论承接物资转运任务,还是出售物资,都当天给付现款。

不管是军民同心,还是利字当头,根据地百姓踊跃地投入支前行动中,力所能及地提供助力。

能力有限的家庭,则出卖农产品,或者出人出力,加入工程队,修复、加固公路、桥梁、建筑。

胆子大点的百姓就联合起来,成立运输队、工程队,承接更大规模的运输任务,或修筑工程。

最先发现利润空间,并走得最远的永远是商人。

山标和蔡家钟成立的马帮,很快成为支前行动的头马、风云人物。

凭借着已有马队,蔡山和马帮承接了大量根据地内部的物资运输任务,生铁、农具、食盐都在他们的业务范围内。

兴威解放后,中线主力南下,前线运力更加紧缺,指挥部抽调了更多车队南下。

本就缺少运力的西线,补给就更为紧张了。

为了满足西线集群所需,旅部特批成立以蔡山和马帮等6家民间运输公司,承担部分西线补给输送任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