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沼气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775 字 2021-05-16

“就这样?能行吗?”

阿木担忧地望着盖上水泥板的窖口。

农技员林立昌自信的说:“肯定能行!明天开始投料,村里很快就有沼气可用,到时24小时都有开水可用。”

作为新农村模范的一村两寨,是根据地农村改革的试点之一。

脚下的沼气池容积达到50m3,产生的甲烷被管道接引到不远的村公所供水房。

供水房有一个大锅炉和一个储水柜,储存的开水可供全村人饮用,不用再各家各户烧水。

切实解决了缅北雨季雨水多,干柴难找,各家各户烧水困难的问题。

特别是集体劳动时,更是能节省时间和人力。

供水房烧的是蜂窝煤,是炼焦厂筛选下来的煤块制成的,成本非常低廉,一块钱就能买一麻袋。

供水房的钱,由村集体出,村民免费打水,这无疑是一大善政,大受村民欢迎。

这些天村里人人帮工,很快将沼气池建起来。

与沼气池配套的是养猪场。

养猪场就建在不远处,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由农场养猪场和村集体共建,农场负责提供技术扶持和猪种。

村集体向储蓄所贷款,购买建材后,在施工员和农技员指点下,兴建养猪场和沼气池。

储蓄所向村集体贷款5000元人民币,年利息为5%,分3年还清。

这是张扬力主建立农村银行,以资金扶持农村走上合作化生产的初步尝试。

养猪场建立后,农场技术员就会带着半大的猪仔进驻,手把手教导村民如何科学养猪。

年底华夏农历新年之际,养好的大猪,屠宰场确保在村养猪场获得20%利润的基础上收购。

围绕着养猪业,根据地做了一年多的布局。

引导村民种植高产番薯、玉米,经过农场的长期收购后,农民养成了旱地种杂粮的习惯,也有了种植经验。

根据地的养猪-鲜肉出售-火腿加工产业链也已成熟,特别是火腿肠成为缅北招牌,被马帮大批购买销往各地,猪肉市场大大扩张。

到这时,部队不再是第一吃肉大户,小规模养猪变得有利可图,外部市场允许民政部引导农村建设养殖场。

解决技术、市场、原料、土地等诸多因素后,张扬预想中的大养猪业计划展开试点。

根据地农民要致富,要脱贫,张扬首先想到养猪。

目前旅部养殖场能做到8个月出栏,提供猪仔给村养猪场,压缩到4-6个月出栏一次。

养猪周转率高,效益高,是目前最适宜村集体的创业项目。

通过养猪分红,能极大刺激农民参加合作社的动力,体会到单打独斗远比不上村集体。

围绕着养猪场可以做很多文章。

建立沼气池,解决饮用开水问题。

这次建养猪场,顺便将公厕排污水汇入养猪场粪坑,减少了污染源,进一步改善村寨卫生。

缅北山村都会在村口建几个山塘,用于牲畜饮用水,灌溉用水,和洗衣物用水等。

自来水工程后,上山塘洗衣服的村妇少了,水塘可以进一步改造。

村集体在农村工作组支持下,加固翻新各个山塘,建新水闸,和村内排污渠配套建设。

除了留一个活水塘用于生活用水外,其余水塘改成养鱼水塘。

养猪场发酵的猪粪,除了发沼气,也用于喂鱼。

有活水,有游鱼,山塘就不会产生大量蚊虫,进一步改善村寨生活条件。

围绕着养猪场,在农村工作组帮扶下,两村一寨的缅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容一举赶超北侧华夏村,可是让村民大涨脸,终于有一件事比华夏老表厉害了。

农村工作组有意将其打造成模范村,向根据地所有农村展示合建养殖场的优越性。

卫生改革和养殖场相辅相成,没有养猪场带来的资金,水渠等基础设施,单凭村民积蓄,就很难启动和建成。

养猪场带动下,各项工程有了资金和物料支持,村民在有了奔头,更是踊跃支持。

建造水渠和修缮山塘的好处,村民很快就享受到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