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技术学校(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285 字 2021-05-04

78年5月20日,第二批知青即将北上高考之际,根据地的技术学校终于筹办成功,迎来开学之日。

教学乃百年大计,再隆重也不为过,张扬、谢和华、玛努三大常委亲自到现场剪彩,见证技校落成。

庆祝仪式很短,没到早上10点就结束。

太阳一高升,温度就高达30°以上,加上紫外线强烈,为学生考虑,要尽量避免无意义的室外活动。

刚建成的崭新教学楼内,学生正在上通识课,张扬等人旁观一会,就到树荫下谈事。

只有风扇,没有空调的情况下,有风的树荫比室内更凉爽,大家也养成夏天躲树下纳凉的习惯。

“头批入校学员一共258名学生,其中133名知青,87名子弟入学,38名本地少民青少年。”

校长潘红为三位首长作介绍。

根据地教育人才非常匮乏,一时间也找不出适合主持技校的党员,潘红临危受命,兼任木姐中学、技校校长。

玛努有些担心道:“学生人数是不是太多了?老师够吗?”

主持群众工作的玛常委,处理事务时,最愁的是可用干部太少,导致很多工作做不到位。

人力不够,干部做事又心急,就导致工作过程很粗糙,结果往往是马马虎虎或者过了火。

潘红自信的说:“不会的!技校的教学器材,比春城工人学校还齐备。当下从内地招募了21名老师,后续还会增加师资力量。”

技校目前只培养初中级技术工人,在学科、学制、培养水平上做了限制,降低了教学难度。

九旅技校没有贪大求全,现阶段只设立五大学科,培养根据地最急缺的行业人才。

第一大学科是机械、汽修科,主要为两大机械厂和汽车修为厂服务,培养两大行业的人才。

建筑科主修桥梁、道路、公用事业施工等方面知识,培养初级土木工人。

冶金科主修钢铁冶炼,方向是钢铁工人,合作单位是木姐、禄丰钢铁厂。

矿业系主修矿产勘测、开发,和土木人一样,都是吃土专业。

农学科主学种子培育,化肥使用,农机驾驶、维修等,培养根据地农技人员。

具体教学内容分设普通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

普通文化课也叫通识课,文化水平只要求达到初中水平,高中学历的知青会缩短通识课教学时间,学习更高层次的文化课程。

专业理论课才是重点,是为专业方向的技能培训提供理论基础,占总课时的60%。

学制也作了妥协,只为一年。

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职业基础教育阶段,含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二阶段为职业专业教育阶段。

一阶段学期有3个月,为一个学期,是纯粹的通识和理论学习时间。

二阶段时间更长,学期为6个月,更注重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学生每周2天在校学习,4天在就业方向的工厂、农场接受培训。

潘红:“学制还在试行阶段,时机成熟时,会延长学期,培养高级技工。一年制学生毕业后要定期回校进修,学习更深的知识。”

“说得好!”张扬拍手叫好。

参考后世华夏和德国技校的制度,张扬写了一份粗略的办学意见。

潘校长领会了其中的精神外,还有一些她的独特思考,真是让人惊喜!

玛努也鼓掌,“潘同志考虑周密,比我想的深!”

她心里有些后悔之前没有早些结交潘红,大家都是女同志,工作思路和方法上一定有很多值得交流的点。

“潘校长,以后我要向你多请教!”

“我也是这么想的,教育工作也需要你的指示和帮助,以后我们多联络,”

玛努是军区常委,也是上司,潘红当然希望双方能多沟通,这也有利于工作开展。

女同志热情说来就来,两人恨不得到一边去开小会。

这会日头更高,榕树快遮不住阳光了,张扬顺势提出散会,他和支书返回旅部办公。

玛努则和潘红去隔壁的木姐中学,开二人小会。

路上,谢和华突然说,“玛努夫人心态有些转变了!”

“转变的好!心连心,工作更好做。”

玛努身份特殊,60年代就随诺司令征战缅北,党内资历比张谢李三人都高,在人民军内部很有威望。

她在缅共的地位,有些类似于后世幽居的昂山素季,空有威望却不得志。

但玛努又和素季不一样,她是个缅共党员,党性高于权力欲望,是个坚定的人民军战士,丈夫、女儿、儿子都为革命事业而牺牲。

这也是九旅花大代价,也要将她“救”出邦桑的缘由。

玛努是解决缅共总部遗留问题的关键之一。

关键人物自然不能当牌坊供着,旅部一直殷切期盼她融入根据地,和根据地同呼吸共命运。

随着时间推移,玛努夫人也在用实际行动回应大家的期盼,今天主动和潘红深交就是明证。

“马上就要高考了!今年参考人数更高,不知能有几人上榜。”

77年高考时间仓促,给内地知青复习时间很短,有提前准备的九旅知青,是占了大便宜。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