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再起波澜(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380 字 2021-04-21

特遣队离开公里,向北进入雨林,去往30公里外的丛林孤村。

方圆五十里无人烟,战士们稍放松紧绷的神经,大家涂满黄白树脂的脸,有了丝灵动。

木定国笑问刚放下砍刀,气喘吁吁的白大宝,“大宝,你说为何枪口要缠胶布?”

作为队伍里最年轻,也是资历最浅的白大宝,行军时常常被现场考学。

“是为了防止水和尘土进入,但要在枪口下半部分留一条缝,用以保持空气流通。”

为了不被多问,白大宝补充道:“背包的所有调节扣和插扣,也要用胶布固定。”

“那为何手雷却用另一种纸质胶带?”

白大宝不假思索的回答:“纸质胶带穿过手雷拉环,把拉环贴在手雷表面,需要用手雷时可以快速撕去,但布基或塑料胶布就不行。

这么做既可以更方便的拉动拉环,又可以避免拉环碰撞产生噪音,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钩挂。”

木定国笑了,“这次很好,回答只用时10秒。”

开路的哨兵传回消息,目的地到了。

木定国爬上山坡,远处山谷里坐落着一个小山村,十几栋人型茅草屋散落在树冠下,正生起炊烟。

“队长,变化不大啊?”副队兼一小队章楷举着望远镜观察,一边说道。

“不变就是好的!”

山下村落是一个少见的缅掸杂居的山村,缅政府标记为hpakha,老缅习惯帕卡哈,人民军也跟着这么叫。

在缅北这块土地,一个村落可以有五六个名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惯叫法,谁强势就用谁的名命。

帕卡哈是莱别山南麓的村庄,离腊滚公里足有近30公里,相隔2座大山,走丛林小道距离更远,步行到公路要一个白天。

茂密的丛林,满目皆是绿色地域,本不宜人居。

但帕卡哈所处的山谷,条件却得天独厚,有一处山腰坝子,终年只长草,能开荒梯田。

山顶一条旱季不息的山溪流淌,不远处还有石块山可取石为材。

独特的环境,造就了方圆百里唯一一个村落-帕卡哈。

帕卡哈的优异条件就仅此而已,深处大山,交通极其落后,到外界采购食盐、布匹等必需品,来回就要两天。

闭塞的环境,连缅军都不愿意来抢劫。

愿意安家此处的村民,大多为失地、逃难的缅掸两族底层百姓。

“山坡种的罂粟不多啊?比5年前还少一些!”

木定国吐槽:“这鬼地方太偏了,鸦片贩子也不愿进来收购。”

来回要走两天路,有些路段骡子都走不了,还要警戒山里的野兽,只为运不到百斤的大烟,得不偿失,鸦片商也讲究效益的。

“要进去吗?”章楷望了下西天,山区落日早,再过2小时就要起雾了。

“我带2人进村,你带人外围警戒,枪响就突击,不响就正常接头。”

世隔五年,不能保证旧人是否建在,山村是否大变,小心谨慎是必须的。

木定国提枪潜入村子,到最大的高脚屋外,就听到一阵急促的咳嗽声。

“日头歇山咩月出窝!”

低沉的山歌响起,屋内咳嗽声戛然而止,苍老声音迟疑的唱山歌最后一句:“对起调子咩热哦呵!”

木定国笑出声,“老斑鸠你没死啊!”

竹门猛的打开,露出一张老脸,斑鸠惊喜的喊到:“知青营打回来了?”

木定国抱了下老头,望着他满脸的老人斑,感叹道:“没想到,你还能活到54岁的高龄。”

斑鸠高兴的说:“那是佛祖没收我!”

缅北山民的医疗条件极差,加上战乱、饥饿、贫穷、吸大烟等,底层男人活到50岁就是高寿。

斑鸠拉着故友进屋,拿出珍藏多年的苦茶,炉边的铁壶水正开着,冲茶加一勺盐,掸族浓茶就泡成。

“木班长,知青营真的回来了?”

五年前离别时,木定国还是一个班长,老斑鸠的记忆似乎还留在离开的那天。

“要回来的,不过这次我只带了2个班的兵力。”

斑鸠惊喜的说:“那也比以前人多。”

“你赶紧让他们进村,可不能在外面过夜。”

木定国深有同感,雨林过夜真的很折磨人,很影响士兵的战斗力。

夜宿丛林,远比平原上困难。

为了寻找合适地点,每天要提前2小时寻找开阔、有活水的宿营地。

找到过夜地,不能立刻停下,而是要往前走,绕一圈再回来,借此观察地形和行军留下的痕迹,以方便离开时消除。

到了选定位置,要306°无死角,检查50米左右,天黑前不能解开重重的背包和装备。

夜里水汽重,撒下的驱虫粉很快就失效,除非找到大块干燥空地,不然只能睡吊床或树上。

特遣队雨林行军5夜了,就没一晚是睡地上的。

为了雨林过夜安全,旅部制定了35条大条例,细条例更不下于100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