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对外广播电台(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449 字 2021-04-11

2月12日,根据地的中波电台,以749kHz的频谱,向外发送电波。

电台建在南坎边的山岗上,高高的天线,配合50千瓦的输出功率,足以覆盖整个上缅甸。

选择中波电台,而不是长波电台,是因为它刚好够用。

这个时代,缅甸经济落后,除了大城市外,并没有普及通电照明,电源电磁的干扰能力很低,不会干扰到中波电台的信号。

南坎到仰光的直线距离,也就800公里,根据地又处在缅北高原上,对下缅甸地区具有地形优势,中波电台可以以地波的形式稳定传播。

缅甸国土面积还没青海省大,在华夏也就一个省份的规模,中波电台是省级广播台,两者恰如其分。

广播内容非常贴近缅甸人民的生活,早晨8点先播放佛教经文,9点播放缅甸国内新闻。

中午放音乐后午休,下午恢复播放,主讲故事,百姓身边的故事,直到晚上9点停播。

目标受众人群是城市里的缅族,因此广播使用缅语。

军政府统治时期,缅甸的社会结构非常畸形。

军队是世俗第一大势力,不只体现在武力上,更体现在人数上。

普通百姓从军,退役进入政府工作,一生都为军政府效力,比公务员还铁饭碗。

军人家属随军安置,种田或者进入国企工作,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整个军方食利阶层,人数超过200万人,占据全国人口的7%左右。

后世更为夸张,军人军属占到全国人口的10%。

远比满清百万曹工所系夸张。

整个社会的资源,被军方所攫取,又因国有化运动,私人经济被消灭,导致缅甸城市里,中产阶级根本不存在。

城市的小市民阶层,也是军方派系的附庸。

整个国家,被压缩成简单的二元社会。

底层的种地百姓,和以军头为首的特权阶级,共同构成这个极度贫穷的国家社会。

军头们无疑处在食物链顶端,对外剥削平民,对内压迫普通军人及其家属。

中波电台的目标是军派里的中底层,他们有一定经济能力,有收音机或者能购买收音机。

同时,因闭关锁国的国策,缅甸社会非常的沉寂,文娱活动极度落后,人民的精神生活,比华夏同期的人民,贫乏了无数倍。

实际上充当中产阶级生态位的军派中低层,非常渴求精神粮食,迫切地想要去接受新鲜的事物。

对外广播电台并不急于输出意识形态,宣扬革命精神,反而专注于事实,着重传播与他们息息相关的国内新闻,和讲诉具有共情力的故事。

直白的批判宣传,缅共做了十几年,军政府早就构建了一套话语体系,消解了解放运动的宣传威力。

根据地广播转变新思路,从中立的新闻、故事入手,培养目标人群的收听习惯,逐渐占据他们的空闲时间。

若一个人的休闲时间,被一种声音充斥,那么媒体、媒介就可以影响他的决策,甚至一个人的思想。

这是21世纪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新理论。

资本和新自由主义结合在一起,借助传播平台,颠覆了一个个小国政权。

九旅借用了这个理论,通过广播电台,初试锋芒。

早上九点,张扬准时打开收音机,调频后接受对外广播。

女播音员丹彤,正用极具辨识度的声音,字正腔圆、婉转悠扬地朗读新闻。

2月9日,军方集结兵力,进入若开邦平叛,和罗兴亚叛军发生交火...

战事还在持续中,将酝酿更大的战斗...

张扬点点头,这个新闻写的不错。

军方一词,消减听众的对抗情绪,暗示广播电台是站在听众一边的,一下子就拉近了播音和观众的距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