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雨季大学习(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742 字 2021-04-11

7月,西南季风盛行,印度洋的水汽,沿着伊洛瓦底江北进,给瑞丽江带来连绵不绝的雨雾。

连日不断的雨水,让缅北战事彻底停歇,缅军对根据地的情报刺探也停了下来,根据地的大建告一段落。

大练兵强度降下来,训练改成屋内学习,由各级指导员现场教学,给战士们补军事知识课。

室外锻炼,只能挑在雨歇的间隙,如果遇上一天都天晴的好日子,那就加练一整天。

清晨雨幕下,新修好的大教室,张扬站在木台上,给全旅班长上课。

“今天,就讲缅军难得一见的地空协同作战。1975年大明山攻坚战,我4045营担任攻克大明山堡垒,以达成解放滚弄的任务... ”

“在敌人飞机轰炸、炮火覆盖下,营长、指导员战死,全营战损达56%...”

“火力劣势的条件下,不能一味强调精神的作用,要发挥灵活的战术,应利用烟雾弹干扰敌人轰炸指示烟,善用工事抵消轰炸……”

下了课,望着热烈讨论,大有收获的学员,张扬让出教室给王参谋,自己出门披上蓑衣,冒雨前往矿区。

6月水泥厂全速运转,水泥立产即用,根据地的营房、道路、水渠等重要设施都用上了水泥,张扬才能雨中沿着水泥路去厂区。

雨季阻断敌人的进攻,也停滞了水泥厂的运行,整个根据地的建设随之停了下来。

雨水源源不断地注入矿坑内,纯人力挖矿难,烧窖更难,建起厂房的水泥线更没法开动。

在没有更多的机械投入前,整条水泥生产链是没法运作了。

生产线动不了,那就趁机做技术升级,为旱季的产能爆发做准备。

一个多月的调试,自造的快速煅烧立窖水泥线技术更为成熟,技改小组根据成功的经验,计划将产线升级为日产20吨。

技术升级是知青们的练手之作,张扬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更大,这些天的空闲时间都投入到新水泥线的研制。

从保山订购更大的磨球机,到春城冶金研究所请教,到滇省各地搜集打造技术部件,新的产线一点点成型。

抬头仰视特大号的磨球机,林智贤骄傲地问:“旅长,我们的生产线是不是缅北最大的?连春城也没有?”

张扬笑道:“胆子放大点,别说缅北,连整个缅甸都没它牛的。”

1977年,全缅甸的水泥产量不到30万吨,都是一些落后的小水泥厂。

正在研制中的立窖水泥线,设计日产量为200吨,预年产量达5万吨,一条线就占全缅总水泥产量的16%。

受雨季影响,新线生产天数远不及祖国北方,但有了原始线,后续生产线的制造就简单许多,几条线累加起来,明年产能超过30万吨不成问题。

林智贤:“雨季烦人啊!真想早点拉出去,大干一场。”

造了一个大家伙,却不能立刻惊艳所有人,着实让人心急。

“不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把个部件拆开,组装上老生产线,利用天晴时开机试验,争取做到熟练在心。”

新的技术、工艺,小问题一定很多,前世张扬也不是业内技术专家,全靠强大的记忆力,一点点将技艺打磨出来的。

脑子里想得再好,但手上不一定到位,技术和工艺是两回事。

趁着雨季无法开工建设,用笨方法多做试验,不止能改进设计,也能锻炼人才。

等过了雨季,技术工艺到位了,建设投产速度更快,产能也能快速攀升,将生产进度追回来。

屋外雨幕中传来谢小苗的喊声:“旅长,巡逻队遇上滑坡,政委让你去医务所。”

“我马上就来!”张扬戴上斗笠,边对李明贤道:“接下来的试生产,你多把关,有问题及时找我。”

说完,张扬就踏入雨幕中,留下一群呆头鹅样的知青,不知怎么送别旅长。

9旅共1600余人,年龄平均不到24岁,以知青为主体,绝大多数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没形成迎来送往的官僚作风。

张扬不讲排场,在根据地内办公,连警卫都不带,想去那就去那,不讲排场更不许搞接待仪式。

技改小组没有形式主义地拥送出门,只是目送旅长离开。

组员心神不宁,时不时抬头凝望窗外,林智贤劝道:“有旅长在,出不了大事!你们就别操心了。”

“组长,旅长会不会淋湿啊?”

“刚才我就该把我雨衣给旅长,加层防护能少湿一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