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政委归来(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916 字 2021-04-11

两人深知9旅乃至人民军的弊端,尤其在兵员素质这点。

张扬是缅甸华人,谢和华是“裤脚兵”(中国志愿兵,知青洗干净裤脚的泥土,越境自愿参军),两人参军后,只有短短3个月的新兵训练期。

绝大部分志愿兵训练期不超过半年,没来得及掌握全套步兵技能,就被投入战场,白白消耗在丛林里。

机枪射手、炮兵这类的技术兵,训练时间更短,因为他们也要参加步兵训练,再进阶到专业的技能训练。

整个人民军的训练水平非常低下,士兵的作战力,别说北越游击队,连缅军主力都比不上。

士兵作训能力低,战场生存能力就低,也就逼着高层打人海战术,用知青和华人的血肉去取胜。

一环扣一环,形成恶性循环,人民军的战斗力一直保持低劣水准,一直打不过缅政府军。

以往兵员训练由总部和顾问团掌握,张扬无从插手,只能在战斗的间隙,临时教一些活命小技巧给新兵们。

现在得以独立发展,是纠正以往练兵的陋习,重新整训部队的时候了。

成立9旅教导队,张扬担任队长,从自己开始到每一名士兵,都要回炉磨炼,按照PLA的作训大纲,脚踏实地的完成整训,改掉人民军旧有的、浮躁的、流于表面的部队作风。

张扬眼中,承袭于抗美援朝战场的PLA作训大纲,是最符合9旅的训练法,能达到地表最强轻步兵的7成功力,就能无敌于中南半岛。

打缅军这种殖民军,简直不要太简单!

说来简单,做起来却难,第三世界那么多国家学PLA,又有几个学得几分真传的,大多连个阅兵都走不齐。

不过在缅北山区,9旅却有很大的优势,当年的老兵传承还在,参与越南战场的顾问团刚回国,积累了很多丛林作战经验。

这些积累,全都可以通过老兵学习到。

一边练兵,一边建设营地,伤兵不断的康复,9旅一点点的恢复元气,孟牙河谷愈发浮现新生机。

“旅长,政委回来了!”

谢小苗拿着电文,兴奋的推开竹帘,和张扬报喜。

张扬看完电文,递给一边的支书和参谋,“老李收获很大,我们得去迎接!”

传阅着电文,木棚内喜悦声不断,大家的心情得到很大的放松。

这些日子,不停的有小队知青,走一个大圈,绕道国内来到根据地。

人是越来越多,可粮食却越来越少,除了私下和克钦寨子购买大米,根据地再无其他渠道补充粮食。

李国成一直呆在怒江一带,也带上根据地的浮财,全旅就指望他能带回大批粮食。

孟牙河河口,响起别样的马达声,河湾拐角处冒出两艘怪模怪样的木舟,正是怪声的来源。

站在船头,吹着清风,看到河口处熟悉的身影,张扬不由得大声喊道:“老李,你看我这艘坐舰怎样?”

李国成没等船停,跳上船,张扬连忙扶住,两人拥抱一下,分开时互相拍打肩膀。

“旅长,你那弄来这么怪的木筏?”

“这可不是一般的木筏。”

为了自己的肩膀着想,为了更好的解放生产力,训练的同时,张扬抽出时间,修好从瑞丽收来的2台废弃蒸汽机。

修好机器后,一点点地减重,配上螺旋桨等外挂件,张扬领头的技改小组成功制作出两台船用马达,单台动力达到15匹。

木筏制作更简单一些,四个铁桶当作浮力来源,在铁桶上铺设木板骨架,骨架上再铺木板。

成品的平板木舟,颇有福特级航母等比例模型的模样。

它看起来很矮丑,但运货能力很强,一次能拉2吨多粮食。通行能力更强,水深超过半米的小溪,它都能行驶。

两艘“航母”可以从根据地的小溪码头,直通瑞丽江,甚至上溯到保山市。

当然,木筏受限于动力和甲板高度,只能充当短程的交通运输艇。

但这是巨大的进步,根据地终于摆脱肩扛稻谷的落后交通方式,进步到机械动力时代。

“旅长,你这小船还真不错!我可得回你一个大惊喜!”

“是吗?不止小船,我也有个大成果,让你开开眼界。”

打着哑语,两人相视而笑。

“回根据地再说!”

小河飘荡着欢快的气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