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1 / 2)

那里的都是扶桑国籍,所以本身与华夏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就这样随着勋宗的访问,扶桑和苏联再次进入蜜月期,而华夏和苏联的关系没有实质性改变,事实上双方关系本来就不是简单的路线问题,苏联方面对华夏的强大始终都是充满警惕的。他们愿意帮助华夏实现一定程度的强大,但这个必须是不能威胁到苏联的,而一旦华夏的实力强大到单独成为一个可以对抗任何敌人的强国时候,苏联就很难再和华夏友好。

除非他们需要这种友好。

或者说苏联的实力减弱,没有能力独自对抗北约时候,那时候他们才需要华夏这个朋友。

但现在他们不需要。

现在是苏联压着北约,是北约在苏联的阴影下颤栗。

这种时候华夏对于苏联来说,只能是赤色阵营内部一个有能力威胁他们主导权,有能力不服从他们指挥的野心家。

当然,继续恶化也不太可能。

毕竟华夏已经足够强大,苏联领导人还不至于那么蠢,在这样的情况下激怒一个对他们后方有核打击能力的国家,双方接下来必定继续维持目前的疏远,但又保持礼貌的距离,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原本历史上的珍宝岛应该不会发生,原本历史上周同志访苏期间马利诺夫斯基的挑衅这次就没有发生。

而且在周同志访苏期间,他表现的还颇为亲热,主要是这时候的苏军驻东南亚集群,需要华夏这个重要的补给站。

和从黑海的港口运输补给到东南亚,或者用越来越不堪重负的西伯利亚铁路运输物资到海参崴,再从海参崴海运南下相比,从华夏直接走赤色共同体的贸易模式,采购那些和苏军自用差不多的物资,然后就近运过去明显更划算。

甚至华夏至今允许苏联的运输机飞越华夏,在华夏的机场加油,然后向印联进行空中运输。

双方目前依然保持着军事上有限度的合作。

而且苏联也没有试图改变这种合作的迹象,甚至他们的航母还会到华夏的港口补给。

第六五三章 人民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

就在苏联更换领导层的同时,一场著名的运动也在华夏拉开了序幕。

“上山下乡,这个好,的确应该让那些在城市里衣食无忧的年轻人,真正感受一下衣食之艰辛。”王跃说道。

当然,主要还是华夏人口增长速度太快。

去年结束的人口普查结果,华夏总人口突破七点五亿,比原本历史上的第二次人口普查还多出三千万,主要就是之前自然灾害期间,因为救灾得力,外部的粮食不断涌入,华夏饿死人的情况很少,这期间人口增长依然维持高速,哪怕期间扶桑不断从华夏招工,也没按住华夏的人口暴涨。

还加上了台湾的人口。

而且因为医疗条件更好,婴儿死亡率更低,所以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农村的。

另外扶桑不从城市招工,这也是一个原因。

这个就没什么可说的,扶桑是招募去开荒的,当然不可能从城市招工。

所以增加的主要就是城镇非农业人口,目前这个数量是一点二亿,比原本历史上多出两千多万,而且青壮年比例极高,尤其是青年,毕竟人口潮就是从四九年开始的,到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北方那些解放早的城市,早早迎来了第一批解放后出生的就业人口。但现在的问题是华夏工业无法支撑,哪怕华夏的工业发展相比原本历史上,可以用突飞猛进形容,但一个根本的问题在于,目前整个世界市场能够容纳的新增工业人口有限。

工业不是说你疯狂盖工厂就行,因为还得有个市场容纳的问题,全世界工业争夺的无非三十亿人口的市场。

美国瘦死骆驼比马大。

他自己就是一亿工业人口,西欧复苏后同样也是大量工业人口,剩下苏联和东欧各国工业人口加起来也是一亿多的。

华夏扶桑这个共同体能够获得的份额是有限的。

蛋糕就这么大,一开始靠着质优价廉,华夏扶桑共同体的确突飞猛进,但到了这时候,能夺取的市场都已经夺取,剩下的再进一步已经很难了,欧美早就已经在设置贸易壁垒,人家又不傻,可以任由你无限蚕食。

这个问题对扶桑影响很小,毕竟扶桑就那点人口,但对于充当扶桑基础的华夏就很明显了。

要知道华夏靠的是廉价。

但是,华夏工业品本身其实并不廉价。

华夏的工厂又不是那些压榨工人的血汗工厂,工人是八小时工作制,有全部该享有的待遇,连工人家属都是工厂管着,这样的工厂怎么可能廉价,过去主去要是没有更廉价的,但现在倭国,南朝鲜一堆血汗工厂,可怜的倭国工人现在还想八小时工作制?

十八小时才配得上他们。

这个真没法比。

实际上爱知自贸区的那些资本家们,现在都惦记从倭国采购,甚至惦记跑到倭国投资,但受限于双方关系不敢而已。

那样属于叛国。

而华夏面对这个问题,只能向农村转移劳动力。

当然,这并不是华夏工业发展太慢,而是华夏的工业发展不够残酷,如果华夏能放开血汗工厂,那时候就不是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而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了,所以正是因为不能搞血汗工厂,才不得不面对这种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没面对过的问题。

“不过这样的话,会不会对农村造成额外的负担?”

王跃紧接着问道。

他其实根本不想让这些年轻人涌入农村。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