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当以国士待之(1 / 2)

对于这场爱国主题的捐献,二十一世纪的有关部门事实上是乐见其成,甚至是暗中还做了不少工作的,否则,真以为仅凭一篇贴子就能在短短一天之内红遍全网?若不是各大网站和媒体联合推送,这件事就算要升温,也绝不是这一两天就能做到的事情。

至于说,当局为什么要这么做……除了感情上的倾向和政治上的认可,最关键的,还是这样的结果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同样也是非常有利的。

怎么说呢……虽然是给别人捐款,但这些捐出去的钱,最终肯定还是要在中国消费的,而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当前又正面临着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济打压,对外的贸易缩水很是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有一个新的市场消化掉国内那过剩的生产力,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国际上的竞争,其意义显然是不言自喻。

不仅如此,借着这件事,国内也等于是做了一场全面参与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一方面,让国人看到了前辈们的创业之艰难,另一方面,又让他们借着捐献,感受到当今之富裕和强大,这可比上什么思想政治课都更有说服力。

当一件事情既有利可图,同时也能教化民众,增强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的时候,试问政府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这样做?

只是,随着事态的发展,当参与的人越来越多,事情也开始向着某些无法预测的方向发展起来。

最开始,是有人在论坛上发贴提出:大家光是这么捐款,虽然可以保证捐出去的钱都能落在另一个时空里政府的手上,但这些钱最终是否能被用来改善那些国宝级专家们的生活待遇,却恐怕是很难说的。

说到这点,就不得不说两个时代在某些价值观念上的冲突了。

建国时期,由于国家处于极度的贫困状态,要自立自强,要唤醒民众,就必须要让所有人万众一心,同甘共苦,所以,这一时期,虽然专家们在生活上也能享受一定的优待,但这点待遇与他们本身的学识和对国家的重要性而言,其实是很不相称的。

毫不夸张的说,当时在国内搞两弹一星工程的那些专家们,但凡是愿意留在国外发展,别墅洋房,私家豪车的待遇那都是很容易就能获得的,但他们却都甘心情愿的回到了国内,过着形同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这也正是为什么后人们会如此敬佩和感激他们的原因所在——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就不会有后来那个盛世中华。

然后,这种只讲奉献精神,在待遇上却不能享受应得的回报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却又是二十一世纪的国人们最为痛恨,同时也是最难以忍受的。

很简单的道理:尊重人才,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头的表扬上,而且不得不承认,国内有一段时期,在对待这种奉献精神的问题上,还真是做得挺伤人心的:那些勤勤恳恳一心搞工作,钻技术的人才,虽然能获得众多的荣誉,可每次单位分福利,这些荣誉却反倒成为了他们获得应得的待遇的障碍。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