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时空影视城(1 / 2)

结束了与刘星海的对话,胡迭细想了一番,越想越觉得这跨时空影视拍摄的生意是大有可为,别的不说,单是本时空那原汁原味‘民国风’的风土人情,放在二十一世纪,那是花多少钱都营造不出来的。

这不是说笑,首先是这些上了年纪的建筑,别看这个时代的建筑多是些破旧的老房子,而且明清民国几乎是什么风格的混搭都有,可恰恰正是这种时间沉淀下来的历史厚重感,在背景道具上才是最难仿造的。

要知道,民国时代,尤其是像北平这样的大城市,很多老房子都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百年老宅,而这些老宅,不单单是建筑风格,其修筑和保养的工艺都是与现代完全不一样的,许多手艺要么就是已经失传,要么,就是复原起来成本太高,用来拍戏的话,根本就不合算,而普通影视剧所用的那些影视城的背景建筑,虽然看上去勉强也像是那么一回事,但随着时空穿越项目的开通,当二十一世纪那些国人都亲眼见过了这民国时期的风土人情后,对国产那些神剧的粗制滥造,就越发的难以忍受了。

其次,就算建筑外景可以用技术手段来弥补,这演员形象气质的差异,则是如何化妆掩示都掩盖不了的,那些演技过硬的老戏骨还好点,觉得的形象可以通过演技来塑造,可普通的配角和那些不起眼的群演,很多时候就实在是让人太过出戏了。

别的不说,就红军和抗战这一时期的战争剧,里面扮演普通士兵和百姓的那些群演,哪有半点那个时代军民的气质和形象?看看一些老照片就知道,民国时期的国人,由于生活艰难,长期的营养不良,绝大多数人看起来那都是面黄肌瘦,脸相也是相当催老的,三十多岁的农民,看起来甚至会比现代五六十岁的人还人显老,而许多士兵的衣服掀开,那一根根的肋骨都是瘦得清晰可见——这还是伙食相对稳定的军人,换作生活更为艰难的那些老百姓,比这惨的那更是比比皆是。

如果非要作一个形象的对比,那么,与民国时期国人的形象最为接近的,恐怕就是二十世纪非洲那些战乱地区的饥民了,后世的那些群演,虽同样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低收入群体,但那时的中国,再穷的人也是吃着白米饭长大的,而且伙食上也不会断了荤腥,不会缺油少盐,就他们那营养水平,放在民国时期,恐怕绝大部分地主家的少爷小姐都是比不上的,让这样一群人去扮演当时受苦受难的百姓,想想都知道那得有多出戏,这能演出那个时代整个中华民族在绝望中抗争的精神与气质吗?

可是,在这个时代,这些在二十一世纪能让任何一个大导演都无能为力的问题,则完全不是问题,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这副模样,若非如此,他当初为了吸引网友而拍摄的那部短片,也不至于会在二十一世纪引起那么大的轰动。

这件事若是能办成,对二十一世纪的国家而言,至少也相当于是获得了一座自带顶级群演的超级影视城,有五十年代整个中国的环境为资源,至少民国时期的各种影视剧和历史剧,就再不需要为外景和群演发愁了,这两项原本是最不好办,也最容易体现一部影视作品细节的,现在却完全可以成为中国影视剧的最强项——就像刘星海所说,除了咱们,全世界有哪个国家的导演还敢在拍战争戏时,让那些群演给你当着镜头真刀真枪的往死里干?就凭这,但凡只要这些影视剧的剧本别太烂,那影片的质量妥妥的都能跟好莱坞大片叫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