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超时空接触(1 / 2)

对于苏联提出的要求,中方并没有立刻作出决定,只说是需要时间来考虑一下,而这一拖,便是一个多月。

这一个多月,胡迭他们当然不会闲着,在此之前,他们就已经按照剧情的需要,为故事里的中国,以及那个平行时空里的各国都重新编写了一份历史背景,而这些天,他们几乎每天都在为这个虚构出来的平行时空构筑着各种细节。

不单单只是各国重大的历史事件,包括许多不同历史背景下出现的人物,耳熟能详的街头传闻,民间的诗歌,你别管有用没用,但至少,有了这些完善后的细节,他们虚构出来的那个世界背景,就显得越发真实了。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对于苏联人,尤其是那几名见识过‘超级计算机’的苏联专家而言,则无疑是一种煎熬。

科研工作,对于数据的计算需求,那几乎就是没有上限的,在此之前,每秒六千次的超算已经让他们无比骄傲,同时,也确实大大的提升了他们科研的效率,但是,当他们体验过那每秒百万次,而且还拥有着极其完善的编程系统的计算机后,曾被他们视为国宝和神器的真空管计算机,那简直就跟垃圾没什么两样了。

可就算是这样的垃圾,由于需要使用的单位和人员太多,申请的名额都已经排到了半年以后。

半年——你知道对于一个科学家而言,半年的时间意味着什么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科学家的生命就更是短暂:在成为某个学科的专家之前,他们至少需要花费二十多年以上的时间去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然后,当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他们还需要跟随一个导师,在实践中去积累自己的经验,并确定自己将来所要前进的方向。

这时候,绝大多数人可能都已经年过四十,当他们终于可以独挡一面,接手某个项目之时,他们的身体和大脑却又不可避免的开始衰老,基本上,当一个人进入六十岁左右的年纪时,他的思维反应就肯定会大幅下降,这时候,除了极少数勤奋而又天赋过人的大师,绝大多数人都已经很难再拿出什么成果了。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科学家,他们的黄金职业生涯或许都只有这短短的二三十年,这听起来似乎不短,但如果随随便便计算一个数据就要花费或等待大半年,试问,他们这一生又能拿出多少成果?

可能有人会说:为什么这些科学家不多找些助手来帮他们计算?

会这样想的,只能说他们对人类的尖端科学了解得太少:你以为那些尖端的科研项目的计算,都像是初中生的数学题一样简单,是什么人都能算得出来的?

毫不夸张的说,别说计算,能把这些题目看懂的人,在物理和数学的领域,至少都得是硕士级别的水准了,而当今世界,哪怕是强如美国和苏联,他们的人才也没有多到可以将硕士当成打杂工的苦力来用的地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