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中国技术与中国的意志力(2 / 2)

最后,让全世界看到我们是怎么胜利的。

下午5时22分。

“到了没有”

“没,队长,那个山头,其实比我们现在这里还要高几米。”

“到了没有?”

贡布:“到了,再没有地方走了,再走就下去了。”

夕阳中,突击队四人搀扶着,登上了珠峰的最高点。

埋设标志物,放下主席像。展开红旗,戴上对印自卫反击战民兵连的勋章,拍照。

……

“8000米大本营已经接应到了突击队。”

“突击队和大本营的留守同志正在下撤。请7000米大本营的同志准备两副担架。”

“突击队下撤至5200米大本营!”

5月28日、5月29日。突击队的四人安全下山,然后统统进了医院。

刘连满肋骨骨折、多处肌肉和韧带拉伤,轻微内出血。屈银华则进了手术室,切除了10个脚指头和脚后跟的肌肉组织。王富洲和贡布也没好到哪里去,要长时间住院休养。

本来,唐华认为这次珠峰登顶,中国会向全世界炫耀同步静止轨道通信卫星技术。

现在,唐华觉得,中国首先是向全世界炫耀了自己的意志力,其次才是炫耀卫星技术。

或许很多年后,其他国家也会发射同步卫星,也会有卫星直播,当然中国那时候会有更强的通信和航天技术。但是恐怕没有哪个国家的登山队,能有这种精气神,在如此困难和艰险的条件下,用自己的生命拼搏出最后的胜利。现在没有,以后也没有。

……

海南,三亚南红农场。中国工程院农学部水稻第一实验基地。

“邓部长。”

唐华走京广线一路到广州,从广州坐船到三亚,上岸就看见了来接他的邓子飞。

邓子飞现在一身庄稼人打扮,短裤,短袖,头上一顶草帽,脚下是胶凉鞋。更不一样的是邓子飞的精神状态,现在的他神采奕奕,两眼放光,就像自己找到了金山银山。

看邓子飞现在的精神状态,唐华觉得第一基地应该是有谱了。

“邓部长,是不是已经很明显能看出来,这一茬杂交稻明显是增产了?”唐华问。

“那当然,我小时候也耕过田,一眼就能看出来。”

……

实验基地,6月6日。

离三季稻的早稻收割还有一个多礼拜的时间,试验田的水稻已是颗粒饱满、稻穗粗大,一丛丛的在稻田中随风晃来晃去。

“唐部长好。”

“张研究员你好。”唐华面前的张先程,1981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杂交水稻协作组的四大天王之一,位列第三。(四大天王第一位是袁隆平)

“具体的产量要等两三周后,稻谷收割晒干称重,才能得出准确的数字,”张先程说,“现在只是估算,同等条件下,比传统稻种增产15%到20%的样子。”

唐华:“如果增长率确实是这个数字,那么可以说杂交水稻项目就取得了初步成功。”

现在单用化肥刺激,在肥料效费比最高的点上,粮食可比以前增产20%左右。再增加化肥施用量,产量还会有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就开始放缓,比如化肥施用量加倍,只会增产25%到30%。

当然,如果粮食价格稍微涨一点,农民可能也乐意再加化肥。如果推出氮磷钾复合肥,增产还会更容易一些。

但是化肥的效率总会有个极限。

如果化肥加杂交,同时作用到水稻种植领域,那么水稻产量就会有一个非常可怕的增幅……

张先程:“如果丁老也在基地就好了,让他亲眼看着我们培育的良种收获。”

唐华:“丁老在北京还要住院住一段时间,已经安排他做个小手术了。……下一步,杂交技术的发展,有什么打算?”

“完善三季杂交的现在这个种子型号,然后扩展种植,把杂交稻种推广出去。另外,湖南袁隆平有一次提出,水稻杂交的二系杂交也不是不可能,我想,下一阶段我们的研究方向,就是二系杂交了。”

基本没什么问题……不用唐华强行掰车头行进的方向。

唐华:“这条研究路线图非常合理。照着走就是了。……湖南袁隆平?哎呀,他在哪个农场?”

张先程:“第二基地,也就是湖南省安江农校试验基地。袁隆平他是安江农校的老师嘛,57年丁老拉他加入了项目组,顺便也把安江农校也纳入农学部的实验基地了。”

“真是不错。有时间我也得去第二基地看看。不过现在,还是先在海南岛转两圈。”

等这一季杂交水稻收割称重,也是顺便看看海南岛怎么样了。

海南石碌的铁矿开发规模比原历史位面大多了,这是上钢几个厂急速扩张外加马鞍山钢铁新厂投产的结果。

在石碌铁矿所在的昌江,已经形成了一座基于矿业的资源型小县城。当然,石碌铁矿开发规模更大,那他的铁矿枯竭得也会比历史上更早。

无所谓了,等石碌铁矿挖空的时候,还会有更多更高品位的铁矿补上来。

从三亚到昌江,从昌江到海口,绕了个半圆,从海南岛最南绕到了最北。

海口现在也是个县城……

现在,唐华还得顺时针再绕30度,从海口到文昌。

唐华又不是农学专家,到海南岛来,在水稻实验基地也就是看个热闹,文昌才是此行真正想考察的地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