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西湖龙井和盖碗(2 / 2)

农产宝品 刀刻耳陈 4913 字 2019-11-27

而现在,这些极为稀少且珍贵的茶叶扎堆出现。并且让那些在茶道方面有着很深刻见解的专业人士去沏,光是这一点儿,就会让大家心目中激动起来了。

在万众瞩目之中,首先进行的是西湖龙井的茶道表演。

西湖龙井,因产于中国杭州西湖的龙井茶区而得名,至今已经有着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龙井二字,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茶名。

龙井茶有“四绝”:色绿、香郁、味甘、形美。而特级西湖龙井茶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

与别的茶叶相同,清明节前采制的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美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这优美的句子如诗如画,堪称西湖龙井茶的绝妙写真。集名山、名寺、名湖、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泡一杯龙井茶,喝出的却是世所罕见的独特而骄人的龙井茶文化。

这种茶叶文化,不是普通的茶叶一朝一夕能够比拟的,它所经历的,是那种长久岁月一点一滴的积累和经验。

西湖龙井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中国唐代,当时著名的茶圣陆羽,在所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中,就有杭州天竺、灵隐二寺产茶的记载。西湖龙井茶之名始于宋,闻于元,扬于明,盛于清。在这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湖龙井茶从无名到有名,从老百姓饭后的家常饮品到帝王将相的贡品,从中华民族的名茶到走向世界的名品,慢慢的沉淀积累,终究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存在。

因此,西湖龙井这十大名茶的称号,完完全全是实打实的茶叶质量所闯下来的,这些银牌茶叶想要把人家金牌茶叶的名号给打下来,难度还真的不是一般的高。

西湖龙井茶逐渐的送了上来,这种极品的茶叶,且是在这种关键的场合,上前去泡茶的自然不会是一般的毛头小子了。

一名穿着白色练功服的中年人,捧着西湖龙井的茶盒走了上去,在众人面前开始一丝不苟的进行了沏茶。

沏茶分为煎水,温具,淋具,置茶,观茶,沏茶等等。

这一些步骤,说起来似乎很是简单,但是想要做出来茶道的那种韵味儿,却又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位中年人虽然年纪不大,但是通过一旁主持人的介绍,江岳也是清楚,对方在河东省的茶叶协会之中,也是那种大牛的存在了。

因此,这种上好的茶叶让他给泡出来,也不算是侮辱了好的茶叶。

煎水完成,淋具开始。因为大碗茶不拘一格的特性,江岳沏茶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但由于自己准女朋友李南柯那高超且美如画的沏茶技巧,江岳对于泡茶的器具也是有着一些了解。

平时泡茶的器具基本上分为紫砂壶,大茶缸,飘逸杯,盖碗,这四种器具看起来各有各的特点,也各有各的韵味儿。

就好像刚开始莫老爷子泡茶的时候,就是用上好的紫砂壶,紫砂壶的包浆匀厚,上面已经有着几分的茶垢了。

显然那个紫砂壶已经用来沏茶用了很长时间了。而这一位中年人现在在众人面前选择的就是盖碗。

盖碗,是瓷器制作的一种有盖、有托、有碗的汉族的传统茶具,又称为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天地人为三才。

关于盖碗,其实还有一个挺有趣的故事。

在唐朝时期有一个富人平日里没其他爱好,就是特别喜爱饮茶,生得一个女儿因为他的熏陶也是喜欢饮茶。当时的习惯都是使用茶盏喝茶,但是因为注入滚烫的茶汤的时候,盏会非常的烫手,她又不像自己的父亲喝了几十年了,手也不觉得太烫,她就想了一个解决办法,端盏的时候在其下面加了一个小碟子。

这样一来,就解决了烫手的问题,但是当她端起茶托来想喝的时候,发现上面的盏却滑动了。马上她又想到一个办法,用家里的腊在碟子上面画了一个厚厚的圆环,这样就可以把盏限制在圆环之内了,端茶想喝的时候就不会再滑动了。这种盏托的形式就开始流传沿用。

而到了明朝时代为了给茶盏保温顺便又可以防止灰尘掉进茶汤里面,即在盏上面加了一个盖子,饮茶的时候一手托盏一手持盖,这样不仅动作美观,而且可以适时的拨动茶叶避免把茶叶吞下。最后慢慢的演变成为今天我们常见的盖碗。在北方常见的是直接使用盖碗饮茶,而在南方习惯于使用盖碗分汤,把茶汤再分给多人饮用。

显然,这一位中年人现在选择的这种盖碗,就是南方人通常用的盖碗分汤,再把茶汤分给旁人饮用的那种方式。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