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2470 字 2020-06-28

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周祚鼎还在长安设立了陕西林业监,专门研究种树技术,又从江南请来了不少喜好钻研花卉树木的金石学家,将他们那些本来无益于国事的、钻研奇花怪石的学问,全用到了研究种树上头。

天法八年,宁夏、河套被合并为朔方省,周祚鼎由陕西节度使升任为西北经略使,管辖陕西、甘肃、朔方三省。

他在宁夏创办官办牧场,设立种牛、种马牧场,对“饲养回交诸法,无不穷极研究,以兹繁殖”,西北的畜牧业得到极大发展。

周祚鼎认识到要实现陕西经济的复兴和进步,就必须发展农业的相关教育。经历明末多年战乱以后,像周祚鼎这种重视实务的士人少数。

所以他在长安筹建农业学校,普及农学知识,“欲修农政,必先兴农学”,数年间便吸引了大批经世派学者到陕西教学。

可以说,周祚鼎花费了五年左右的苦功,虽然没能促使西北农业发生根本性的革命,但这些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改良,则使得西北经济得到极大恢复,他自己也因此官运亨通,后来更依靠此时建立的雄厚经济基础,在准噶尔战争中屡立殊功,得以官拜政事堂平章。

明朝时对矿产开发的限制,主要是担心有乱民皆挖矿为名聚集,形成乱源。后来万历时期广设矿监,又由于吏治问题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情况更加糟糕。

但顺初时政治还算清明,朝廷不吝啬于杀人,也不怕激起所谓的民变。

因此周祚鼎对陕西开矿是采取完全放开的态度,可也因此造成了陕西私采漫无边际的问题。

整顿矿业,在时任西北经略使此时朔方尚未置省蔡仕的要求下,周祚鼎不得不大力整顿矿业了。

为此周祚鼎设置了矿政监,在陕北等矿藏地区还设立了许多分监,调查矿产、制订矿章、清查矿税,使陕西省的矿冶业迅速振兴。

在周祚鼎的主持下,陕西农业迅速恢复,工商业也得到发展,人口同时激增,为此后激荡的准噶尔战争及治理黄河上游的重任打好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陕西省仅为大顺江山的一隅之地,但从顺朝对陕西的治理,可以看到顺初政治清明局面之下的一批良吏,他们虽多出身前朝,但生活多俭朴艰苦,而且因为经历过明末的乱世,厌恶清谈、崇尚实学。

讲究经世致用的桐城学派开始大行其道,而过去兴盛一时的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都遭到了朝廷的沉重打击。

陆王心学要为明朝的灭亡背锅,而程朱理学则是因为社会上长期流传朱家皇族为朱熹之后的缘故,所以顺朝君臣都在无言的默契中打压程朱理学。

地方上的士绅也多以程朱理学同前朝关系甚大的缘故,少有人以此学立身,因此世祖一朝的学风为之大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