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4946 字 2019-12-21

至于李来亨所言,无非是吸取明朝的教训,毕竟明朝这种长子承袭而不降等,其余诸子又全部只降一等袭爵的制度,那真的是用不了几代人,就会凭空多出无数王爷来了。

按照李来亨的想法,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亲王的爵位,但是这个继承,是降一等继承。也就是说,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继承他,降袭为郡王。

这就是“世袭递降”和明朝宗藩制度中“世袭罔替”的区别。

除了直接继承爵位的那一个儿子以外,剩下的人也就不必限制科考经商甚至从军,大可以自己解决生活问题。

明朝的宗室制度问题就在于一面维持了朱元璋制订的“世袭罔替”体制,造成了宗室人数的急剧膨胀,另一方面又因为燕王靖难的成功,造成了明朝对于宗室人员的过度敏感,不得不额外付出大量财政支出对宗藩进行“权力赎买”。

但这种“权力赎买”真的起到了作用吗朱棣前脚才去世,后脚汉王可就举兵造反了。

朱棣以后两百年间,明朝再无藩王造反成功,难道真的是因为花大钱赎买政治权力的缘故吗其实藩王造反成功才是千中无一的特例,朱棣把自己的特例当成常例来进行防范,白白让明朝付出了数不清的资源去赎买本就不存在的所谓藩王“政治权力”。

唐代皇族多宫廷内斗,可那都是父子间的内斗,也不是藩王造反成功,宋代更是无宗室之患。唯独朱棣自己是藩王造反成功的千古一人,便把这千古一人的特例当成常例来防范,致使明朝财政有了这样多的无谓浪费,或许也只能说是自因自果吧。

李自成微微皱起眉头回道“宗藩之事,之后来亨有空时可以细细与我谈一下。你说的国号一事,这是宋军师所订,参考的是遵闻录。”

牛金星在旁解释道“这是一个其来有自的谶语,是正德年间梁亿撰写的遵闻录所载青田先生之言。当年明太祖曾经让刘伯温卜明朝历数之长短,诚意伯算出了一句遇顺则止。明太祖以为遇顺则止是暗喻明朝有三百零八年的国运,却不知道是应于本朝。”

李自成以大顺为国号,张献忠以大顺为年号,清朝的爱新觉罗福临也以顺治为年号。三个政权做文章都离不开一个“顺”字,正德年间开始流传起来的这一句谶语,影响力在明末当真不小。

“陛下晋王和秦王已到了。”

现在负责掌握李自成中军御旗鼓的李友,还有田见秀的心腹部将吴汝义一起带着一群明朝宗室赶了过来拜见李自成。

两个朱胡子走在前面,他们已没有穿着亲王的服装,反而都是穿着白衣,好像为谁缟素戴孝一样。

未等李来亨想明白,晋王已经抢先一步跪在地上,以头抢地大哭道“东虏陷京,玉步孤悬,我先帝为虏贼所害,蒙难京师,谁人能为我朝复此君父大义之仇,谁便理应坐得天下呀”

这又是闹得哪一出

崇祯肯定还没有死掉,或者说他的死讯现在根本没法确认。因为皇太极控制北京以后,清军就将紫禁城完全封锁了起来,不要说是李来亨几次派去北京的红队人员,还有陈子龙和方以智在北京的那些朋友,就是吴三桂这样积极投靠皇太极的关宁军大将,一时间都搞不清楚崇祯的生死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甚至连崇祯的几个皇子公主,都无人知晓他们的生死。

所有人知道的事情只有一件,就是打着崇祯皇帝名义的诏书圣旨,正在源源不断地送出紫禁城,并为皇太极了各式各样的名分和借口,使得清军得以从容稳定他们在燕代一片控制区中的情势。

晋王如何确认崇祯已经被东虏杀害

不过李来亨再想想也能明白,崇祯死还是不死,还有他死在谁的手里,在今天的太原城里,无非是闯军的一句话罢了。

“东虏杀害先帝,这是大明朝的国仇啊君父之仇,不共戴天南都的潞王听从伪诏,据说已经自号监国,福藩亦是如此,皆听伪诏之言,全然不顾君父之仇。天下之大,谁能为我大明哭先帝、祭先帝啊”

♂最新♂章节前往♂.+?\{完?丝路小说m.xssilu.com\}♂输\入\网\址:.♂{\WWW·Wanbentxt·coM}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