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2548 字 2019-12-18

这些官吏未必就是闯军死忠的同路人,可是在时局稳定的情况下,在闯军新体制巩固的情况下,他们都很难再做出什么不利于闯军政权的举动来,甚至是想贪墨要钱,也既无胆量,也无机会。

何况闯军尚处在严酷的征战时期,自上而下都推行右武政策。为了征调援兵北上,楚地已经半成军营,从郭君镇往下,各级武将分出各府各州各县,握有大量实权。

在一些毗邻明朝管辖地区的州县内,不乏还有武将使用军法管制文官。间或便有武将把犯法文官锁拿至府城的消息传来。

但闯军治理三楚,对于本地士绅学子和文人,也并不一概完全进行打压。随着楚闯政权在湖北的日益巩固,荆襄节度使陈荩首先在襄阳前往文庙祭祀了孔子,此后又陆续推出了一些赈济寒生的新政策。

这一段时间来,湖北气候也出现了好转,虽有水涝却无大旱。水涝又在白旺等人的努力治理之下,没有扩散成较大的灾害。

一时间丰收安乐,正在顾君恩麾下做参军的曹本荣,他表兄黄州举人刘子壮当时即在担任营田使,去安陆回禀丰收情况时,路过一大片禾稼,就欣然写下了“履亩科租法最奇,畜肥兵饱士民怡”的诗句。

兵民之相安,士马之安乐,外则虏兵敛迹,内则物阜民安,为耿应衢等工坊主的大发迹,奠定了极有利的环境基础。

这回郭君镇统水师欲东下拔取九江,耿应衢便又嗅到商机,他特地请曾为武昌棉布工坊题字字是天道酬勤,略丑是确实字略丑了一些的武岳节度使高一功引见,终于得以见到总掌楚中戎马的郭大将军。

一见到郭君镇以后,耿应衢马上就抓到机会,大谈生意经,向郭君镇大肆推销武昌所产的桐油、麻绳、铁钉,甚至还有给船上水手们准备的冬季手霜。

郭君镇是用兵的大师,却不是生意场上的高手。此情此景,只让郭君镇大感可笑和荒唐。他心中甚至想着耿应衢这样的做法,究竟算不算是绅想要拉拢和腐化自己

好在有高一功从旁解释,才不至于让性情乖张的郭君镇突然下令,把耿应衢就地锁拿起来。

高一功对耿应衢这一段时间来的经商情况了解很多,他原来就颇为重视了解黄麻士绅的生活状况,对于耿应衢这个出了名的老实人,也有一些耳闻。

获悉耿应衢贩货经商,甚至最后在武昌大造工坊的传闻后,高一功就想起了过去在随州时有过几面之缘时这位老实人的样貌,一时间好奇心大作,便多次前去工坊拜访耿应衢。

一来二往之下,高一功更感到棉布买卖大有可为,耿应衢的思路和想法也都很值得推广。棉布的利润是其次,给这些因为营庄制而丧失田产收入的绅们,找到一种合适的出路,又是另外一种对闯军极有好处的事情。

李来亨慢慢收紧楚中士绅本就不多的田息收入以后,部分人甚至出现了生活没有着落的情况,走投无路之下,怎么可能不对楚闯政权升起敌对的情绪呢

提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