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5074 字 2019-12-11

“大人于举世昏昏、众口嚣嚣之际,亢直敢战,两战两捷,那些手无寸功的言官辅臣,凭什么来议论咱们秦军”

“唉目前国家多难,社稷危如累卵,朝廷无兵可用,不得不借师助剿。可是东师贪得无厌,久居畿辅,必生他变。朝廷调秦师回京,亦是情理之中。”

崇祯十一年、十二年时,也是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塞,共陷北直隶和山东八十余州县,所过之处皆烧杀抢掠,景象极惨,

当时孙传庭奉命截击,数次与多尔衮作战都不能取胜,只能坐视清军满载金银财帛和人口牲畜而去。

他对清军的实力有很深了解,也知道过去幸而有边墙的牵制,以致清军每次都只能在长城上找一个缺口进出。现在崇祯皇帝为了抗衡那个小李贼,不得不门户洞开,使得虏骑直接由山海关等处长驱直入,久居内地,即便剿贼成功,也势将遗留五胡、安史之祸。

“饮鸩止渴别无他法啊”

高杰还是有些不安地说“关宁军在白沟河大败,今后秦军就是剿灭闯贼的唯一中坚力量,也是朝廷剩下的最后一支捍卫京师之旅一旦有事,倘出意外,天下事有不忍言者。”

孙传庭从高杰的话中听出亡国的殷忧,不免深受震动。虽然高杰是流贼降将,可自从新安之败以后,高杰的兵力就成为孙传庭麾下唯一支柱,二人互相支撑,方有今日二战二捷的中兴希望。

高杰出身于流贼,可他的忧国之心,却让孙传庭深为感动。

“传庭不肖,何能承担国家兴亡的重任丈夫以报国为主,朝廷需要我们回师拱卫北京,即便有不虞之事,也万死不辞。”

孙传庭想到新安之战秦军战败以后,他和高杰等人一路上逃亡的狼狈惨状,想到一路上无数秦军将士的牺牲,又想到在大同和雁门巧施妙计,击杀贼将张天琳、田虎等人的大捷,心中五味杂陈,长叹道

“中兴大明,中兴大明啊”

这时候门外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高杰向孙传庭请示一下后,便将大门打开。高杰的部将李成栋从外面急匆匆快步走了进来,他抱拳道

“大人末将刚刚已和刘镇台接洽,晋兵过来接防了。”

皇太极率领大量清军入关,崇祯放心不下,要求孙传庭率领秦军回来拱卫北京。可是这样的话刚刚收复的晋北地区,就又有了被闯军夺回去的可能性。

现在大同总兵刘迁愿意帮助孙传庭防守宁武关和雁门关是再好不过了。大同边军约有二万人,清军也约有二万人,孙传庭还打算在山西留下一万秦军协防他估计多尔衮即使不愿意进攻,至少在防守上八旗兵应该是不会再那么消极作战的。

这样晋北守军就有五万战兵左右,加上大同、雁门、宁武等要垒,李自成亲提六万大军,田见秀在太原另有一万守军,合计七万人,短时间内是很难突破晋北一线的。

孙传庭终于放心下来,决定尽快率部返回北京,先行安定京师的局面,面见皇帝以后,再考虑下一步的打算。

李成栋接着说“大人,关宁军的吴镇台、高镇台,还有山东镇刘镇台,都写信过来,他们现在都急着面见督师,犹如久旱之望云霓。”

“哈哈哈”

孙传庭和高杰相视一笑,看来关宁军在白沟河之战确实是损失惨重。其实崇祯皇帝招孙传庭回京,除了希望他拱卫京师以外,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让孙传庭像整顿秦军一样,用相同手腕整顿一番关宁军。

经过白沟河之战的惨败后,孙传庭估计关宁军的心气应该也收了不少,现在吴三桂等人主动写信过来,应当也是在做出一个顺服的姿态。

他估计此去北京,整顿关宁军的难度,应该比自己当年去陕西整顿秦军要更容易许多

♂最新♂章节前往♂.+?\{完?本/神?立占♂\}♂输\入\网\址:.♂{\WWW·Wanbentxt·coM}

/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