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6875 字 2019-11-27

马绍愉之前在山海关的时候,已经用书信的方式告知了清rén dà概的谈判条件。当时皇太极似乎对如此条款十分满意,专门派人放回了一千多户辽民,向明朝释放善意。

想到这一件事,马绍愉还是决定相信清人。他觉得蛮夷之人的特点,就是心无他肠,虽然凶悍勇猛,可在谋略智慧上是不能同汉人相比的。

皇帝和陈新甲想出联虏平寇、借师助剿的办法,确实是一着妙手了。

冷风吹过,几片雪花飘进驿馆之内,马绍愉忍不住打了个冷颤。范文程见状笑了笑,命包衣们给明国使团添加衣服和木炭,随后就拜别马绍愉返回皇宫。

皇太极的确是病了。

大汗在松锦之战期间的时候,病情其实就已经十分严重了。可当时战事紧急,大汗顾不得身体,硬撑着病躯带兵到前线增援多尔衮、豪格。最严重的时候,皇太极鼻血直流,也不敢稍离火线半步。

松锦大战结束以后,皇太极回到盛京静养了一段时间,身体情况出现了很大的好转。可现在来看,那段时间的好转或许只是一种回光返照。

入冬以后,皇太极就又重新病倒,而且病情一天重过一天。

范文程回到盛京皇宫后,看到洪承畴还候立在院中,头顶、肩膀都落满了雪花,依旧一动不动。他知道自从砀山之战后,洪承畴在清国就失宠了,皇太极虽然依旧看重他,可是损失惨重的镶黄旗上下对洪承畴却分外敌视。

谭泰、鳌拜、遏必隆、李国翰,这几个砀山之战的倒霉蛋儿虽然或死或囚。可他们的家人依旧在清国内占据要津,自然归恨于洪承畴。其他诸王贝勒对于皇太极新获亲信包衣的落魄惨淡,也都喜闻乐见,他们可是一直对皇太极重用汉臣压制诸王,心怀怨怼呢。

“洪督……洪先生,今日陛下身体如何了?”

虽然洪承畴已经失势,可是范文程懂得轻重,明白只要时机合适,皇太极一定还会重新启用洪承畴的。所以虽然范文程内心对洪承畴这个人颇为鄙夷,差点忍不住脱口而出洪督师,但最后还是控制住了自己。

洪承畴面无表情答道:“陛下醒来了一小会儿,吃了一些东西,就又睡过去了。”

范文程点点头,他看见两个尼堪包衣端着便器出来倒,就问他们:“陛下醒了吗?”

那两个包衣奴才都是汉人,脸上和眼里都带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怯懦,他们两个人同时点了一下脑袋。

这个消息让范文程心中微微一喜,看来大汗的病情有了一点好转呀。

这时候屋里传来声音,是在内院任职,近来随侍在皇太极身边的正黄旗贵胄赫舍里索尼叫范文程和洪承畴两个人进到内屋里来。

盛京皇宫不能同紫禁城相比,要简陋许多。不过皇太极的内屋中布置依旧十分堂皇,洪承畴还是面无表情,他那副样子很多时候会让范文程感到猜测不透,不知道这位前明督师心里在想些什么。

范文程自己则小心翼翼,他脸上充满了关切,对皇太极的病情紧张到了超过自己父母的地步。

躺在病床上的皇太极在索尼的搀扶下,靠在了床边。他的体型依旧健硕,没有因病变得消瘦起来,只是脸色显得焦黄,有些难看。

但是皇太极的双眼,还是和范文程记忆里那一双狐狸的眼睛一模一样,散发着让人感到彻骨冰寒的锐利和深邃感。

皇太极咳了两声后,问道:“明国使者焦急起来了吗?”

“回禀陛下,正是如此。”

“哈哈。”

皇太极咧嘴笑了一声,因为病情的缘故,他的声音较往日更加低沉,他转过去对洪承畴说:

“洪先生,尔皇上这时候还敢大言赐币,要捐辽与朝鲜,就让大清国之兵去为他抵御贼寇。尔皇上为何这样的好笑?”

洪承畴眼睛直视着皇太极说:“我皇上只有大汗一人,崇祯狂悖,到底如此罢了。”

“哈哈哈。崇祯狂悖,说得不错。那朕就允他狂悖,范文程,去告诉马使,赐币之事,就像他说的一样,按我我大清助剿之师的兵额,每月以兵饷名义发下一次。但也要告诉他,为免明国诓骗大清,明国需要先交付三个月的饷额才行。”

范文程当然知道,皇太极答应借师助剿的事情,并不等于清军真的要mài xiě援明。

这只是一种入关的手段……

崇祯以为借师以后,只要清军在前,明军在后,那样清军前有闯贼,后有明军,就不可能倒戈一击威胁到明朝。

可悲可叹,崇祯君臣的智、力拙劣于此,何能与大汗相抗呢?

他倒不知道崇祯的借师助剿之策,其实纯是他和陈新甲二人谋划所出,连首辅周延儒都没有真正参与其中。

历史上崇祯已经打算和清军议和,两次派出马绍愉使团联络皇太极,但因为崇祯一贯办正事就会拖沓的特点,直到皇太极彻底病倒,双方议和撤兵之事还没有全部谈妥。

等到皇太极病倒以后,此事搁置,闯军又以惊人的速度攻到了北京城下。结果崇祯议和撤兵的计划还没做完,就已经上了老歪脖子树了。

此时闯军提前一年攻略华北,皇太极虽然患病,但还能理事。崇祯对于议和撤兵的需求又比原本历史更加强烈,孙传庭之前又已经在奏疏中提出了议和撤兵、调关宁军去抵御闯军的策略。

崇祯则更近一步,决定既然要仿顺义王封贡,那为什么不能仿朵颜先例,借虏兵剿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