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4257 字 2019-11-27

营田变法,不是写几张告示就能落实下来的事情。每一份田地、每一户佃农和自耕农,围绕无数土地、庐舍和家庭,都需要营田系统的僚吏们花费无数精力,亲自下乡到第一线去踏勘。这中间还要和隐瞒土地的田主、农夫斗智斗勇。

在一些偏远的地带,还常常有田主公然掀起叛乱,组织兵马攻杀下乡营田的庄使。白旺很有一些亲近的老兄弟,到大别山附近的村庄聚落清查田地时,被田主暗害,乱刀砍死的有之,被吊死后示众数日的也有之。

白旺将数不清的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了这些地方,他费尽周折,还指挥了不少镇压叛乱官绅的战斗,才勉强将营田工作开展下去,真可为之浩叹。

他也听过不少人的转告,说白旺做都营田使,是吃力不讨好,丧失了在一线带兵的将领地位,既没有混到高一功的节度副使,甚至连从河南新来的谷可成所得果毅将军都不如。

只是白旺对此也不过一笑置之,他自己知道营庄法对闯军的重要性高到一种什么样的地步,更清楚在李来亨的心目中,自己能够一手主导田制改革的大任,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任和器重。

天下事之轻重,莫过于田。

白旺一手掌控着湖广闯军的营田系统,在现阶段,就等同于直接掌握了闯军绝大部分的行政资源。

虽古之萧何、孔明,也是没有这样庞大的权力。

只是亲自参与其中的白旺才最清楚,营田系统将其血管深入到乡镇、村墟的基层以后,它可以调动的资源和人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衙门的范畴。

此非秦政乎?

当然,白旺虽然读过一些书,但对经、史了解并不深刻。他是无法将营田制对基层资源的汲取,直接和秦政体制联系起来,但在白旺的脑海之中,已能十分清醒、明确地感知到一点:那就是营田体系才是现在闯军的真正核心。

而且是至高无上、不可替代的核心。

白旺参加闯军之前的经历比较丰富,他做过羊倌,给皂隶办过文书,对于官府衙门的行政效率十分清楚。两相对比,相比较漂浮在县级以上的朝廷传统体制,营田制可以说是已经深入到民间的骨髓。

若有士绅明白这点道理,倒是可以造谣说闯军的行政体制是在敲骨吸髓。不过多数人在自身深入了解营田法以前,恐怕醒悟不到营庄制对基层资源的动员力是多么强大。

不过白旺也确实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担任过统帅级别的职务了。从洛阳之战开始,白旺负责的工作就大多是留守后方,专注于行政方面,长时期脱离前线,现在骤然回到一线带兵官的位子上,底下人讲些闲话,也并非完全不能理解之事。

自然,李来亨对白旺的能力还是完全信任的。毕竟防守随州一事,战的部分完全可以交给和李自成同等资历的豪帅,贺锦、刘希尧二人解决。

对守城来说,相比较战斗,更重要的还是对资源的调度能力。

在这一方面,李来亨手下即便恐怕无人能够比白旺更加胜任。

……那倒也不是。

这回白旺奔赴随州参战,特别提到的一件事,就是要把在黄州府推进营田的陈可新也调来。陈可新是举人出身,又在李仙风手下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幕僚,他在黄麻一带处置营田,表现可谓杰出且卓越{话说回来,李来亨手下的行政官僚陈可新和谢徵,都出自李仙风幕府}。

“节帅,温故于麻城、罗田任营田庄使时,不论何等繁杂细务,总能处理的有井有条。他思虑迅捷,非常人可比,一直以来只能做一些小活计,着实屈才。方今左镇大兵压境,正是用人之际,正不应当使大才局限于逼仄角落,不能伸展。如果我们一昧重籍贯、重资历,不能任用投效的士人,又怎么同朝廷争夺人望?”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