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着佃交粮(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5043 字 2019-11-27

“老白,我说的没有人手,就不去搞均田确实是肺腑之言。”

李来亨放声大笑,看起来并没有压力,白旺也因此放下了心中的紧张感,他知道李来亨这样说想来是另有什么办法,便不再焦虑反问,静静等待节帅的答案。

“既然我们不能去改变现状,那么不若就暂时先承认现状。”

白旺对李来亨这句话不大理解,他想了一会儿后说道:“节帅的意思是……?乡绅之田依旧归乡绅,随州城里一切照旧交粮?那免赋又要怎么办呢。”

李来亨嘴角上翘,他所用的办法其实也并非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后世太平天国最杰出的经营家忠王李秀成创造的出来的。

“若照旧交粮,我们岂不是白打仗了?我的意思不是承认之前的现状,而是承认现在的现状,也就是着佃交粮。”

“着佃交粮?”

白旺和白鸠鹤两个人都不大能理解李来亨所说的这四个字,他们从字面上去理解,只能想到这应该同佃农有关。

“对,着佃交粮。闯军承认的现状不是乡绅之田依旧归乡绅,而是谁在种这块田,这块田的收入和因交纳的地租就归谁。”

李来亨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没有人手和资源去清理随州多年积累下来的田产、户主资料,所以也只好一刀切了。不管这块田以前归谁,现在都只归在这块田上耕种的人,即便你是士绅富户,只要你在这块田上进行劳动,那么田产所得就归你,而即便你是穷户饥民,若不按田耕种,照样没有粮食。”

着佃交粮,这是历史上太平天国占领中国最富饶的苏州、杭州一带以后,李秀成在苏杭本就十分发达的佃制上整理出来的一种办法。

它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农民军和士绅阶层的全面开战,又能以尽量最少的行政资源来稳定、清理土地情况,亦能在减轻中下层农民负担的情况下,增加农民军zhèng quán的财政收入。

所谓着佃交粮,就是不从关系最复杂、矛盾最尖锐的土地所有权问题上下手,而是暂时搁置土地所有权问题,从土地的经营权、生产权上来清理土地问题。

“不管你原先有多少土地,或者半寸田地都没有,只要你现在能去给我开垦、耕地、生产,那么这块地的收获就归你,这块地原先应该缴纳的地租也就归你。这样咱们就不用去整理那乱七八糟的鱼鳞册,而只用在事后监督随州百姓的耕种情况,不要让田地荒着就好。”

着佃交粮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政策,李来亨并不打算现在就跟士绅阶级彻底撕破脸,那样将极大妨碍到他下一步经略湖广的效率——现在已经是崇祯十四年年底了,清军留给他发展的时间已经没有多少了。

李来亨又对白旺说道:“闯军现在虽然已经在随州城和军营里都开了夜班,请了些账房掌柜来教将士们识字,可是时间毕竟紧张,识字人手实在太少。而且即便识字,要让过惯了军旅生活的将士们掌握统计、管理田产的经验技能,也还需要大量历练。所以我们要先用着佃交粮的办法,降低闯军征收粮食的难度,好让那些识字的兄弟们一点点掌握基层管理的经验。”

基层永远是最重要的东西,明朝朝廷就是丧失了对基层的有力控制,才会以数千万以至亿计的人口,败给核心人口只有区区数十万的满清。

李来亨的打算,就是让一些因残疾而无法上一线作战的将士们先退下来,在执行着佃交粮的过程中一点点积累农村行政经验。

这样在积累了大量合格的行政干部以后,李来亨才能在更大范围内真正推行他所设想的土地制度——营庄制。

使得孙可望能够在四年经营后,就以不敌江南一大县的贫瘠云南,支撑起二十万精兵东征西讨,并为李定国两蹶名王打下深厚物质基础的营庄制。

更不要说在这样超高强度的军事动员下,云南不仅没有穷兵黩武,反而是“民富庶兵精强”,使得同时期的湖南、江南人都羡慕“滇中人民乐业,云南百姓恬熙,若不知有交兵者”、“滇南,天下饶乐土也,其人隔绝山海,今犹袭冠带以居”。

湖广的人口、土地、开发程度都远远高于云南,若能成功在湖广推行稳固的营庄制,那么两年时间建立起足以抗衡、压倒、击垮清军的zhèng quán,可以说是易如反掌了。

=============

老书友群被炸了,大家加下新书友群吧,761375414。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