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2 / 2)

明末不求生 宇文郡主 4995 字 2019-11-27

“嗯?”

李来亨的计划,无论是下一步转移洛阳的壮丁和物资,还是忽悠李仙风合作,都需要用到大量稍微识字会算或者能说会道的人物。

小虎队虽然善战,但在这方面就很欠缺了。所以李来亨才让方以仁,在洛阳城中大搜,搜罗一批具备这类技能的江湖人士。

可是江湖手艺人里,怎么会有被方以仁视为大鱼的人物?

“乐山,有话直说,不要卖什么关子了。江湖人中,何来的大鱼?同我们将做的事情有关吗?”

“哈哈,有关、有关,当然是有关的。掌哨,那我就不卖关子了。”方以仁微微一笑,说,“寻常的江湖艺人,帮不到我们太多的忙,但这条大鱼却是江湖艺人中的巨擎,名达于缙绅间。正好可以为掌哨策动豫抚的事情,帮到极大的忙。”

“乐山直需说话,你再这样七拐八转的,这回在洛阳缴获的一批善本、孤本藏书,我就一把火全烧掉了。”

方以仁这故弄玄虚的话术,使得李来亨很不耐烦。他撇撇嘴巴,直接用从福王府中收缴的那些古书做威胁,根本懒得同方以仁废话太多。

固然,经过“据三楚之策”的密议以及这段时间共同战斗的经历,方以仁正在渐渐融入到小虎队的团体中。但本质上来说,李来亨即使信用他,也只是作为幕僚使用,还没有将方以仁真正视为小虎队团体的一部分。

“额……掌哨,好好,掌哨稍安勿躁,不要惊怒啊,那些古书都是天下奇宝,万万不可擅动呀!”

“那你就快说,何为大鱼?什么江湖艺人,可以令搢绅瞩目?”

方以仁将白金骨折扇合起,拍了拍胸口,安抚自己的小心脏,然后才说:“这位江湖艺人,名叫柳逢春,号敬亭。他是个说书人,在扬州、杭州一带说书,此前我在金陵求学结社时,也听说过他的大名。当时柳敬亭说书,一日一回、定价一两,常不得空,连侨居在南京的吴桥范司马、桐城何相国,也引他为上客。”

“正月前,福王府特地邀请这位在江南名声极大的说书艺人到洛阳庆贺。元帅攻破福王王宫以后,因为柳敬亭并非王府承奉或官员,因此便将他释放。”

方以仁又奉承李来亨道:“好在掌哨使人大搜江湖艺人,才找到了这个柳敬亭。他对豪猾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本来就极感兴趣。柳敬亭到河南以后,对人们风传的李公子传说故事极感兴趣,我以掌哨事迹饵之,他便答应为我们做事了。”

李来亨听到“以掌哨事迹饵之”这句话时,颇为不悦地盯了方以仁一眼。不过他对柳敬亭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印象中似乎是中国评书说书界的一位祖师人物,若能得他之助,或许事情就真的好办许多了。

李来亨搜集洛阳的行商、账房、说书艺人,不仅是要为他“策反”河南巡抚李仙风的计划做准备。另一方面,也是为将来“据三楚”的大计,做“基层干部”的储备。

像诸生秀才、举人进士这等人物,在明末都算统治阶级,李来亨几乎没有多少可能,能够收服秀才以上的人物为自己所用,更何况是需要大量人力的“基层干部”?

但行商、账房和不少江湖艺人,都认识文字,或者懂得一定数学知识。这些人物,完全可以充任“基层干部”的任务。

这里面江湖人士,自然是差点了。毕竟走江湖的人,一般各种习气毛病,都很严重。但是如账房行商就好一些,另外还有像车船店脚牙之类总被忽视的小人物,其实也都可以充分吸收起来,做“基层干部”储备之用。

光用暴力,是无法支配地方,从地方上获取稳定的人力和税收的。但是如果暴力和庞大的“基层干部”储备队伍相结合,那么李来亨有信心使得三楚之地成为他的大兵营,为未来的大策打好基础。

“如果这个柳敬亭,能够帮咱们和李仙风搭上线,打通这条河南官场的渠道,用处绝对极大。这样吧,乐山,你同柳敬亭讲一讲,我们不需要他参与zào fǎn的买卖,只要让他给李仙风传信即可——你也不要将事情抖出去,就说是我们有意接受招抚好了。”

方以仁思虑一会儿后,觉得这样安排比较周到,便点了点头。接着李来亨又问到关于杨嗣昌的事情,说:“据说杨嗣昌在洛阳、襄阳接连失守后,已经是重病在身、药石无医了,不知道他现在到底怎么样?是死是活?”

方以仁笑道:“掌哨,今天有一批从武昌和襄阳一带过来的江右商帮将新的消息带到了。”

“是吗?杨嗣昌究竟如何?”

李来亨的好奇心不禁被勾起了一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