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肃反的前奏(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311 字 2021-02-02

在横贯中原的京汉线铁路西侧,横卧着苍莽的熊耳山和伏牛山,这片崇山峻岭自古以来就是豫西绿林纵横驰骋的战场。沿着山脉南麓的延伸线继续蔓延,就是连接了湖北的桐柏山,以及山岭更为壮阔、谷地更为崎岖的大别山山区。

仲夏夜里的山巅还有潮湿的雾气环绕,蓝天蔚和中原兵团的几位主要领导干部都坐在火盆边闲聊。天气温热,指战员们也都和普通的红军战士一样换上了短打的衣裳,大家坐着的小马扎也是从山脚下老乡家里借来用的。

还有几个本地老乡的孩子,至多不会超过七八岁的稚童到了晚上睡不着,也围绕在蓝天蔚的身前身后跟着说笑,闹成一团。

蓝天蔚剥开几掰橘子的果肉,分给小孩子们吃。他原是一个每日军装革履、手套不离手的老派军官,现在受着游击战的影响,风霜打磨了他的筋骨与灵魂,连蓝天蔚的手指都变得又粗又硬,十分粗糙,皮肤上也留下道道粗涩的痕迹和痂疤,证明他完全成为了一个足可以胜任起红军高级指战员责任的革命军人。

“司令员,老冯回来了。他把樊钟秀的杆子也拉了过来,豫西还坚持讨袁的武装,算是基本统一到红旗下面来啦。”

在红军里面,没有总司令或长官一类的称呼,大家互相之间多用同志相互称呼。对于一些专门性的职位,则用司令员、司务员、指战员、炊事员这样的平等性称呼。

这也是为了在红军中鼓励官兵平等的精神,负责作战方案的高参也好、负责指挥战斗的将领军官也好、负责军械后勤和弹药补给的后方支前人员也好,所有人在职务上有高低,收入上有差异,但至少在人格上林淮唐希望大家是一致平等的。

这种平等性的原则,在后世看来或许司空见惯,不会有哪个员工会认为自己在人格上就低于老板一等。但在清末民初的时代,即便是在社会上,上下级之间的尊卑依旧十分严格,而军队又是这种上下尊卑之分风气最严重的地方。

袁世凯小站练兵的时候,虽然相比湘军、淮军时代,官兵待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动辄打骂体罚依旧是司空见惯。

甚至严重到这种地步:袁世凯要提拔某个将领的时候,经常会突然召见他,然后二话不说想将此人按住打上几十大板,打完以后再宣布升职之事。

这种听起来极其荒谬的事情,却是从曾国藩时代就确立的“军事传统”,他们似乎认为只有这样大棒和胡萝卜恩威并施的手段,才能让下级将领牢牢记住“知遇拔擢之恩”。

至于这对军人人格的侮辱和打击,纯不为他们所考虑的范围。

这还是在将领和军官一级,尚且如此,至于普通士兵,动辄被上级长官打骂还是寻常之事。若生得眉清目秀,还会有很大概率被高级军官纳为娈童玩物。即便毫无特长之处,饷银中一般也固定按照一定比例要上交给长官,然后像训练和休息时期需要花大量时间为长官跑腿,甚至是给长官的小买卖打免费的下手,更是司空平常。

军队中对平等精神的践踏,一方面会极大加强士兵对军官的人身依附,造成封建制度在军队中的复辟,另一方面也会使军官视士兵为自己的农奴和私产,利用其牟利,大量挤压正常的军事训练时间。

所以林淮唐才一再强调红军的“平等精神”,这不是一种没有根据的空话,而是一支军队内部如果没有平等的人格,那么无论其组织形式是否是近代化的组织和编制,这支军队都终究只是一支封建军队。

封建制度若在军队中复辟了,一般社会更不不可能逃过封建制度的复辟。

从最基本的要求出发,这就是红军中无论任何职务,都要使用一职的称呼——即某某员。司令员、司务员、炊事员……等级有高低,军饷收入也有差异,但其人格是一致的,严禁动辄的辱骂和体罚,也正是因为这样,蓝天蔚这支红军进入豫西一带和白朗联合作战以后,才能不断从白朗那边拉走许多“杆子”的武装。

白朗之所以要和红军分手,西走陕甘,恐怕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他逐渐发现再继续和红军联合作战,他的军队就有被红军彻底拉走的危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