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武工队(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2744 字 2021-01-19

草鞋峡是长江中一条狭长的江岸,弯多水急,形似草鞋,故此得名。它西起南京上元门,与滔滔长江一起向东延伸,左是大江,右依幕府山,一路飘逸,停落在险峻的燕子矶处,成为了拱卫南京东北大门的决战战场。

通向神策门的道路前,路北是江堤的坡岸,路南是高高耸立的幕府山——幕府山在中国的崇山峻岭中山势不算高峰,却走势长长,逶迤如龙,山坡上的树木大多苍翠,松涛林海无边无际,阵阵的爆炸声充斥山脊,一波高过一波的喊杀声则震撼了南京的郊外。

一百多名攻坚队员强行突破开敌阵的缺口以后,红军的“大哥”部队华东野第一师更多战士也从树林和山石的遮掩下冲了出去。

山坡上顿时人浪涌起,数百名、上千名战士或双手架枪,或飞驰向前,他们运动的灵活、动作的矫健,你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一群在长期的体育活动中具备了强健体魄的革命军人,他们全都是些结实、粗壮、有劲而又惊人的灵敏的青年。

当华东红军战士用惊人的速度灵活地运动时,你会感觉到他们的那种进取心以及他们的勇猛大胆、机智灵活、不知疲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人都必须承认这是一支极端善于在林间和山区作战的部队!

红军一贯重视体育训练,哪怕是纠察队、农会自卫军和赤卫队也会经常组织体育竞赛。华东野战军的大部分驻地还都有必要的体育设备,开辟有能进行普通体育练习的、设备齐全的操场。

哪怕条件再艰苦,红军仅仅靠着自己的双手和树木,就搭造出了无数做体育竞赛和野战机动训练的场地。

幕府山上原来驻扎有宁军第一师的两个营守军,但南京城内发生暴动以后,其中一个营已经在华东野发动进攻以前调往城内进行镇压,所以守军总兵力仅有一营而已。

他们虽然占据了非常险峻和优良的防御阵地,可是根本没有做好打一场“革命战争”的心理准备,不仅阵地上严重缺乏土木工事,而且兵员分散,机关枪数量也很少,虽然有好几门对中国军队而言算得上大口径的克虏伯山炮,但是在突如其来的遭遇战里炮兵火力一时不能发挥,竟然反被红军的迫击炮压制。

“四组一队,按照战术讲义执行,快速突破幕府山阵地,驰援南京!”

红军里受训练程度最高的大哥部队华东野第一师,也还无法真正执行像“三三制”这样复杂和高要求的班组战术。

所以红军退而求其次,对于步兵的战术要求仅仅落实到“四组一队”的层级。四组一队是以连为一战斗单位,连内分四个组,即所谓四组一队,四组即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

这不能算是班组战术,而算是一种突击连队战术,形式上更接近于后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皇陆军使用的风暴突击队战术,层级上处在连队一级,所以比较下探到班组级别的“三三制”战术来说,对基层官兵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组织能力的要求更低一些。

突击队员们迅速前进,以秘密、快速、勇猛的动作接近防御阵地,而后以集中使用的自动火器和手榴弹等攻坚火力从敌阵地的薄弱处撕开一道缺口。

由于红军尚不能制造哪怕是半自动步枪这样的突击火器,所以所谓“集中使用自动火器”还只是把较优良的步枪集合起来使用而已。

正面部队则配合撕开缺口的小分队,在保存实力的情况下进行佯攻,分散敌人火力。幕府山的国军(国民党军队)山炮,大部分都炸到了佯攻部队方向,几乎没造成什么杀伤。

而后突击队员沿这道缺口向敌人阵地纵深渗透,避开敌人主力,迂回绕路尽量避免与敌人正面冲突,切断敌各部之间的部署和联系,一面等待主力部队跟进,一面寻找敌人阵地的薄弱处形成钳性攻势形成包围圈,从各个方向截断敌人的退路,并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

但这时候因为国军不知何故的关系,在幕府山背后迟迟没有友军部队增援上来的情况,因此一线突击队的指战员们便自行决定改变作战方案,将阻击部队也一起调回来参与拔点作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