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红旗漫卷大巴山(三更)(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2910 字 2021-01-17

感谢诸君的打赏,三更奉上

===

国会宣布开除全国所有社会党员的公民资格以后,刚刚复职不久的袁大总统也相继发布了戡乱动员的种种条例,南北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就连地处偏僻的西南地区,也渐渐被卷入这场风暴之中。

重庆是社会党西南特委重点活动和发展党员的革命中心之一,原来这里已经发展出了以码头工人为主的川东总工会,但南北开战以前,川东总工会就接受了党中央的命令自行宣布解散,并从公开活动转入地下斗争。

此前遍布重庆街头的大量宣传干事、活动小组和进步学生们,也由西南特委进行组织,逐步撤到重庆附近的川东各县。

社会党西南地区的一把手西南特委书记喻培伦顶着大雨离开重庆,连夜走山路赶往大宁县。从重庆至大宁,一路上地形崎岖、路程险阻,喻培伦一行人在风雨中连夜疾驰是冒着很大风险的。

然而这也是毫无办法之事,因为西南特委寄予了很大希望的川军第四师师长刘存厚突然变卦,中止了原定和社会党人一起发动的重庆起义计划。

刘存厚虽然没有把自己掌握的社会党机密交给亲附北洋军政府的四川都督胡景伊,但也没有选择帮助社会党,摆明了是要坐观成败,想要当最后得利的渔翁。

巴山夜雨连绵,巫山风起云涌,西南特委中富有作战经验的基层干部都被秘密向大宁县转移。川东一带由于连日大雨、山洪爆发的缘故,难民很多,道路损毁也很严重,川军多数不愿意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封锁山路,社会党的干部得以化妆成难民通过封锁线。

重庆的党委组织曾经专门设立过一个转移栈点,就是为了预防南北开战以后社会党如果不能第一时间夺取重庆的情况,召集有敌后工作经验的同志传授化妆技巧,并根据需要转移干部的年龄、口音、长相和气质,精心设计其化妆后的身份与经历。

他们还向外地籍贯的党员教授四川话的用语和口音,得以成功转移出去好几百名干部,构成了西南特委的基干力量。

虽然西南特委没能争取到刘存厚倒向红军一方,但在黔东北、鄂西、川东一带,过去就有大量农民不堪压迫,相继利用封建迷信,组建以神灵为精神支柱,立神坛,喝神水,藉以活动神速、刀枪不入的神兵组织。

神兵的宗旨是打倒乡闾,反抗政府,提出“灭丁、灭粮、灭捐”口号,制定禁烟、禁酒、禁色、禁盗的“四禁”坛规,要求入坛者均要在神坛前跪下起誓:“不贪色、不贪利,如若贪色贪利,香头落地,人头落地。”神兵白天耕作,晚上练功,是会道门一类组织在川鄂黔边的变形体。

他们和过去的义和团有类似之处,凡是建立神坛的地方,地方大事均由神坛作主,佛主发令,俨若政府,地方政权体系则自行解体或成为摆设。

自辛亥以来,许多神兵会道门就四处活动,发展武装,凡占领一地,首要任务是开仓济贫,将官仓和土豪劣绅的粮食分发给贫民百姓,因此影响力很广。

西南特委一直非常重视在神兵组织内发展革命力量,熊克武曾经亲自混入川东一带的“大佛主”神兵内,赢取信任,得以慢慢安排了许多社会党党员担任“大佛主”神兵组织的坛主,并逐步改造其组织和思想理念,使一部分“神兵”可以为我所用。

熊克武在万源、宣汉交界处的铁矿坝一带重新组建基层农会,在农会组织中又设立佛堂,操练“神兵”,采用“以神治神”的策略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在打击敌人“神兵”的过程,熊克武完全按照红军正规军的军事要求进行技能操练,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打土豪、缴物资,使队伍不断壮大,士气更加高涨。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