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铁路事业(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738 字 2021-01-08

辛亥革命刚刚结束时,袁世凯在南北达成和议以后,为南方革命党的主要领导人都安排了一些表面上看起来位高权重的闲职,例如给黄兴安排了一个权小事多的南京留守,给章太炎安排了一个光棍领导的东北筹边使,还给孙中山安排了一个放在前清算得上是位极人臣的全国铁路督办。

晚清新政时的川汉铁路大臣、粤汉铁路大臣,都是极品的官职。而孙中山的全国铁路督办一职,职权远在川汉铁路大臣、粤汉铁路大臣之上,有权管理全国铁路和沿线地区一切事务。

但落在实际上,则由于袁世凯时期政府并不批给经费,什么事情都落实不了。

袁世凯下野以后,接班上位的代总统黎元洪和摄行内阁职权的段祺瑞,都为了争取国民党的支持,这才转而开始向孙中山表露友好的态度。

今年开春以后,政府连续批下三笔多达二十万元大洋的经费,顿时就让孙中山的口袋阔绰不少。

孙中山收到欠款以后,马上拉上老朋友詹天佑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视察铁路,准备真正实行他那套“十年内修筑二十万里铁路”的宏大连连看计划。

也亏得詹天佑能一直陪着孙中山,中间还不断为孙中山提出种种建议,努力修正这套过于理想以至于到达离谱地步的实业救国方案。

“振兴中国惟一之方法,止赖实业!”

火车在京汉线上呼啸而去,孙中山、詹天佑二人在车厢内对桌而坐,孙中山振臂雄呼的慷慨激昂给詹天佑留下了很深印象。

孙中山一手拍着车厢里的小桌板,使一套放在桌板上面还未写完的《建国方略》微微跳动,另一手则高举着美国公使赠送的机车模型,道:“詹博士,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铁路发达,并可移民垦荒,开发资源,繁荣商业和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孙中山虽然对于修筑铁路的工程技术问题一窍不通,但能够如此重视铁路的修建,还是令詹天佑听得频频点头。

辛亥革命以后詹天佑被任命为汉粤川铁路会办,他一直希望能将晚清新政时未能修完的京汉铁路粤汉延长线及川汉延长线修完,使这条贯穿华中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能够进一步延伸到四川和广东去,使得整个关内地区的铁路交通形成一体化的网络。

原本清廷是有过修筑川汉线和粤汉线的计划,然而操之过急引发的保路风潮,却最终葬送了这个生于不义的异族王朝。

想到这里,詹天佑又不禁叹了口气,但他想到民国的光明未来,想到有孙中山这样的伟人领导中国的铁路实业建设,又不禁对中国铁路的明天充满信心——

詹天佑大约想不到京汉线和津浦线将会是新中国以前中国铁路的最后巅峰,整个民国时期,除了陇海铁路和浙赣铁路等少数成就,其余铁路建设实在乏善可陈,詹天佑一生心之所念的粤汉铁路直到1936年才建成通车,而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的连通,则要一直等到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方才实现。

你以为才是开始,其实竟是巅峰,这才是最让那一代中国工程师们倍感悲凉的苦痛。

孙中山爽朗地笑道:“詹博士啊,我计划十年内修南、中,北三 大铁路干线:一起南海,由广东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间,通入西藏,绕至天山之南;一起扬子江口,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迄于伊犁;一起秦皇岛,绕辽东,折入蒙古,直穿外蒙古,以达于乌梁海。总资本定为六十亿元,这计划怎么样?”

詹天佑忍住自己想笑的冲动,还是认真解释说:“我国西部山区地势复杂,修筑铁路的工程技术难度也很高,造假更是不菲,十年内修完的希望或许较小……此外据我所知,目前政府一年岁入不过一亿元左右,偿清每年必须要还的外债及利息以后,所余无多,六十亿元投资实在无从谈及。”

孙中山哈哈大笑起来:“民国欲急求发达,就要采取开放主义,利用外资、利用外人,借款修路,一年借外债三亿元,自筹一亿元,再以铁路、建筑、沿路物产抵押借二亿元,十年即可筹得六十万万费用。”

若林淮唐听到这番话,脑子里肯定得冒出一句“金融鬼才”来,可惜詹天佑听完只觉得孙中山是在说笑。

詹天佑揉着额头,对孙中山的天真有些头疼:“若外国利用借债提出置兵保路的要求呢?”

孙中山笑道:“这些问题,我早有方案。将来订约,当然不许外人有置兵保路之权,沿路之兵,均由我国设置。我国借款时,所有借款事宜,以所设公司名义进行,而不通过政府交涉即可。我国国幅员如此广大,十年内修二十万里铁路,实在是至小之计划。”

詹天佑渐渐明白过来他在广东都督府帮助廖仲恺组织中国工程师学会的时候,为什么广州人谈及孙中山时常冠以“孙大炮”这样的一个雅号。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