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华东国大执委会(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678 字 2020-11-11

就在清帝退位诏书发表后的第三天,即1912年2月5日当天,林淮唐与北伐军代表林时爽、姚雨平两人一起前往博山车站,会晤了从青岛远道而来的胶澳总督府私人代表黄译德。

黄译德是山东铁路公司的华人买办,还留着辫子,但又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身上也穿着合体讲究的革履西装,也分不清其人究竟为保守或者开明。

“林大帅呀,德国人的意思是只要北伐军退出胶济铁路的淄博段,并且向德国人做出书面保证,今后再不进入到铁路沿线的非交战区内,德国人就会把他们的军队撤回青岛嘞。”

黄译德拿手帕擦了擦额上的汗水,他好像生怕林淮唐意识不到这是德国人难得释放出来的善意,赶紧又解释说:

“大帅,那洋人岂是好相与的?洋人的坚船利炮,真要对咱们民军开火,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伤亡!现在德国人这个意思呀,大帅,德国人这意思实在再好不过。胶济铁路,在那个原来条约里,本来就规定好不能让军队进来,不光民军是进不来,这清军同样进不来——嗨!您瞧我这脑袋,现在也没什么清军了!南北之间和议谈妥,也打不起仗来,德国人要大帅退出铁路区,这下也不影响咱们民军的事业了吧?”

林淮唐看黄译德着急慌乱中口误百出的模样,颇觉得好笑,先说道:“黄先生,不要叫我大帅,我革命党中间没有大帅这种称呼,你叫我林先生、林老师或林特使都可以,大帅便免了吧。”

跟随林淮唐一起来接见黄译德的林时爽也说:“先生呀,大清是没了,但清军难道没有了吗?济南城里的是什么?只要济南城中的军队没有向革命军缴械,我们的军事风险便始终存在,恐怕不能随意放弃阵地。”

林时爽这话又让黄译德着急了起来:“哈!大帅们呀!你们是真不晓事的嘛?德国人从到咱中国的土地上来,这么多年何曾有今日如此良善的态度?大帅便允了又如何?使德国人有面子、能体面地撤回青岛去,对大家都好的呀,否则真打起来,中国人如何是外国人的对手?怕不又是一场庚子国难!”

黄译德愁眉苦脸劝道:“我的大帅们,德国人就只有这么两个要求——贵军先撤出胶济铁路的淄博段,然后向德国人做一份不再进入铁路区的书面保证。这样,德国人体面了,民军也同样体面,中国这么多年在交涉上岂有如此胜利?林大帅,您是要想明白才行啊。”

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德国人骑虎难下。德国人既然不能从欧洲调动更多军队支援青岛,那么仅仅依靠青岛的军事力量,或许可以击败山东省境内的革命军队,但却绝对无法应对一场带有全民性质的排外运动。

或者即便仅仅依靠青岛的三千军队,德国人便连这场排外运动也镇压掉了,又能收获到什么呢?只能是中国人对德国人、对德国资本和产品更强烈的抵触心理。

这样,除了方便了英美日资本抢占德国人丧失的市场,以及牵制和消耗德国的外交资源以外,德国人能够得到什么呢?

所以在一卅大罢工爆发以后,德国人的目标便从“教训中国叛军来提振德国的国际威望”,转变为了“尽快体面地从这场无谓风波中脱身”。

林淮唐深明其意,正言道:“黄先生,你也是中国人,听你说话的口音,你是山东郓城人吧?我们北伐军有一位参谋长与你是同乡。据我所知,庚子年郓城也是被袁世凯勾结德国人屠戮过的,你是中国人,是山东人,又是郓城人,为什么甘心为德国人做买办呢?”

黄译德愣住:“大帅啊,这、这,这跟咱们谈的事情有关系吗?”

站在林淮唐身后的另外两位代表林时爽、姚雨平同时摇了摇头,林淮唐叹道:“我作为北伐军的代表,不能向德国人出具任何书面保证,也不能命令北伐军在德国人撤退以前撤出胶济铁路淄博段。”

黄译德着急道:“这,大帅,这!德国人的条件已经优容非常,你们……唉!民党这样做会把德国人气坏的,到时候出什么事情,就是全中国四万万同胞一起受苦呀。”

“黄先生,请你带话给胶澳总督阁下,表明我们北伐军的意志。”林淮唐说,“我可以给胶澳总督卖尔瓦德克阁下一个口头上的声明保证,只要德国军队撤回青岛去,北伐军同样也会撤出胶济铁路的淄博段。”

姚雨平从旁补充说:“黄先生,这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大妥协——您是中国人,也该知道现在山东各界的排德情绪是多么强烈吧?这场运动虽然是北伐军发起的,但北伐军绝不能凌驾在国民的意志之上。”

黄译德连连长叹数声,终于向林淮唐等人缴械投降:“我只是一个负责传话的,德国人最后到底会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清楚。大帅,我也是山东人,如果大帅们的事业真的成功,中国就会好起来吗?”

“会的。”林淮唐非常真诚地回答道,“会好起来的,我向你保证。”

“唉!”黄译德感叹道,“世道变了……我不知道,是世道变了,还是人心变了。大帅,同为中国人我也想你们能够成事呀!”

林淮唐、林时爽还有姚雨平,这三个人都一起笑了起来,先锋队对接下来的行动,已有了明确且完整的革命大纲领,他们对实现中国革命的彻底刷新,已握有十足的信心。

“黄先生,你很快就会明白革命党的策略才是正确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