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卅大罢工(四)(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2968 字 2020-11-08

一卅大罢工开始以后,各大城市租界的工人纷纷回到华界,其中又有约莫半数的工人选择回到故乡,参加农民运动,有的成为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所以很快,工农联合的问题,就被提上讨论的日程。

工团联合会很快就策划组织行动起来,另外一个使农会也加入其中的全国劳动大会迅速展开。

上海总工会副主席和中国工团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刘师复,很快便在全国劳动大会上作出《工农联合的决议案》。

决议案提出:工人阶级要想推翻现存制度,必须结合反对现存制度的一切革命势力,因此,他应该努力找寻他的同盟者。这种同盟者的第一个,就是农民。无产阶级倘若不联合农民,革命便难成功。

这个决议案真正开始把先锋队的革命大战略,放到了公开的政治舞台之上。甚至可以说是不带有丝毫隐瞒地、将先锋队的一切政治观点,全部昭明了出来。

可以想见到的一点是,依托巧电惨案而爆发的一卅大罢工,及附属和相关的各类群众运动,正开始用一种狂风暴雨般的态势,把崭新的革命空气真正吹进一般国民之中。

这和辛亥革命爆发以来,中国国民相当敏感的政治意识、革命意识,结合到了一起,就使得革命运动的发展,犹如排山倒海似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飞快地把国民对革命的认识和感触,推进到更高的顶点。

简而言之,特殊的国内外形势,使得革命加速起来了!

然而具体而言,在罢工斗争中,要真正实现工农联合,共同对敌,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卅大罢工一个重要的决策,是对青岛实行经济封锁。

但是青岛通过胶济铁路和济南连接,德国人可以通过这条铁路大量采购沿线地区的农产品,清廷也可以继续向德国人售卖粮食。

铁路沿线地区的农民,同青岛的关系非常密切。他们把农产品销售往青岛,又从青岛买回农用物资和日用工业品,历来如此。

现在,对青岛实行经济封锁,则胶济铁路沿线农民的农产品卖不出去,需要的日用工业品又买不回来,这个矛盾不好解决。

本来先锋队在鲁中地区就严重欠缺基层组织,很大程度是依靠山东本地的大刀会一类会党组织鼓动农民,不可能过多要求农民损失利益来支持封锁。

为此,江北农会、淮北农会、常州农会,都向鲁中南地区抽调了一大批农村讲习所的干部,或化妆为难民,或在鲁中大刀会的接应下,渗透到胶济铁路沿线地区,开展组织农会及鼓动农民的宣传工作。

胶济铁路沿线农民的生活,虽然极大依赖于对青岛殖民地进行的贸易。但一般农民,由于历史原因,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庚子年被袁世凯勾结德国人杀害,抑或在胶济铁路的建设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了德国人极大侵犯和损害。

铁路沿线地区的农民,本来就带有非常浓重的排外与反德情绪。

大批农会干部,还有上海组织起的一部分罢工工人,便带上先锋队、农会、工会的各类机关报,传单,农民协会的组织章程,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宣传材料,深入到胶济铁路沿线德占区里,协助当地农民组织鲁中农会,发动他们团结起来不卖粮食到青岛去。

久已麻木的中国人,这次不仅让德国人大吃一惊,而且也令世界各国的观察者们都备受震动。农民们正普遍行动起来,参与到政治性的大罢工里,强烈的排外情绪正在酝酿之中,不少列强外交官都不得不惊呼“这是义和团的重演!”。

封锁政策实行以后,哪怕有清廷方面继续向青岛售卖粮食,也无法阻止青岛殖民地的物价陷入极大混乱之中。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