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武装列车(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622 字 2020-09-30

北一辉在潮汕见到的只有“革命”以后的社会,但他更想见到的是“革命”的过程,究竟要用着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老大中国的旧状态革新成那种新生的状态呢?

北一辉眼里闪动着野心的光辉。

但革命家都有野心,难道不是如此吗?

希望不是如此……

林淮唐想道。

林时爽以北伐军副总司令的身份挑起了第一路军指挥的实际工作,他跟随第一师、第二师两支部队前进,根据前线送来的军情战报,第二师在清江浦歼灭了第十三混成协以后,俘虏了蒋雁行为首的一批北洋系军官,江北侧翼的淮安府和海州府各属,先后被第二师部队光复。

“北洋军没有去江北救援第十三混成协。”

姚雨平手里抓着蓝色铅笔,从济南出发,一道线画到徐州的位置上,说:

“袁世凯牺牲了第十三混成协,一定是为了争取时间加固徐州的防御。总队长,参谋处估计北洋军第五镇将从济南南下,徐州是对他们来说最好的阻击阵地。”

第一师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了固镇和宿州,当地只有少量巡防营做了一点抵抗,但很快就被第一师的大部队弹压。

林淮唐遗憾地叹口气:“江北的事情耽搁了我们一点时间,为了确保第一师的侧翼安全,行军速度还是太慢了一些,不然我们本应该在第五镇南下以前就占领徐州。”

徐州是津浦铁路中段最重要的城市,还是大运河和津浦线的交汇点,其交通枢纽的意义,比之古代尚无铁路的时代还要更加重要。

“沿铁路线的固有阵地进行作战,有利于发挥北洋六镇兵的火力优势,不利于发挥华野机动灵活和果敢勇猛的优势。

士云,应当加紧催促军需处,立刻完成武装列车的改造,在第一师先头部队开抵徐州外围阵地以前,把武装列车增援到前线上去。”

武装列车依靠铁路移动,由多节装有火炮、机枪和装甲的车厢组成。由于它火力强大、防御性能优越、机动性强,且有极高的运载能力,在坦克发展成熟之前是陆地战争中的重要武器,被称为“陆地巡洋舰”。而它的缺点也十分明显:过度依赖铁轨,对后勤要求较高。

铁甲列车首次出现于1861~1865的美国内战时期,在蒸汽机车头前加装一节武装列车,用于保护列车工人、应战骑兵。1870年普法战争和1899年英国的两次布尔战争期间也有装甲列车出战。

北伐军在浦口缴获到张勋留下的几十个机车头时,林淮唐就想到了使用武装列车作战的计划。

既然北伐军要沿着津浦线北伐,作战势必以铁路为中心,而北伐军的对手北洋军在编制上完全效仿德国,完全是一种重装化的步兵师编制,以中国此时的道路交通条件,实际上也是离开铁路就很难作战。

所以林淮唐估计南北两军的决战,必然发生在津浦线的铁路枢纽上。

北伐军条件有限,军需处处长罗则资带着一帮从制造局离职的工人一起对普通车厢做改造。

改造的方式其实非常原始,就是在普通车厢上开出机枪孔、架设野战炮之后,并用沙包、枕木进行加固,只有位于中央位置提供蒸汽动力的蒸汽机车车厢被安上了几块简单的钢板。

北伐军的第一列武装列车,执委会讨论后提出了觉民号和黄花岗号两个选择,最后还是林淮唐拍板决定,采纳了觉民号的名称,用以纪念在广州起义时代林淮唐而死的伟大烈士林觉民。

觉民号由八节车厢组成:

第一节是材料车,用普通的平板货车,不增添防御工事和护甲,装满钢轨、枕木和一切修路器材,预备铁路被破坏时立即修复;

第二节是炮台车,用沙包、枕木和简易的铁板做防护,车厢分三层,下层安装重炮,中层安设山炮,上层安设机关枪;

第三节是机枪车,直接在车厢两旁挖射击口数处,作为机枪的发射孔;

第四节是提供蒸汽动力的火车头;

第五节是指挥车,也采用沙包和枕木做防御的工事;

后面的六七八三节车厢,则和前面的一二三三节车厢相同,分别是机枪车、炮台车和材料车。

在第八节车厢以后,军需处处长罗则资还补充上一点,决定再加挂一节普通车厢,内乘两排步兵驻守,作为掩护部队。

“通知军需处,要加速完成对觉民号武装列车的改造,羽檄飞驰,急如星火,这是人民对你们的要求!”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