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扬州乱(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480 字 2020-09-25

扬州是清代大运河上最关键的枢纽城市之一,烟花扬州,财富荟萃,数不清的盐商在这里坐拥金山银山,两淮盐运使的官衙督署,也设在扬州城里。

繁华的扬州城,被朝廷视为苏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两淮盐运使和扬州知府都系满洲人出任。但真到风暴来临的时候,任谁都想象不到,扬州会以一个如此滑稽的姿态走向光复。

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天,扬州城里便来了一队散兵游勇,为首的人用一匹白绸裹身,手里拎着一支手枪,大摇大摆地冲进盐运使衙门。

清朝的命官早已不知去向,兵勇们乃喝令衙门里的胥吏打开库房大门,士兵每人抓了几个元宝,四散而去。剩下为首者和几个随从没有走,端坐高堂之上,看着眼前的元宝发呆。

这时候,以为是革命党人破城的扬州绅士,派了几个代表前来打探,一通作揖并恭维之后,见为首的人整话说不出几句,不像是个有来头的,但又不敢造次,怕万一真是革命党又如何是好。

“社会贤达”们于是要求为首的人出安民告示,免得秩序混乱。为首者觉得有理,遂一把拉过随绅士代表来的巡官,命他胡乱写了个告示,没有大印,就拿巡官的木戳顶替。

扬州就这样革过命——“光复”了。

没过几个时辰,有好事者查出了为首者的底细,原来他不是什么革命党,仅仅是城外的一个闲人,名叫孙天生,在城外妓院做茶壶的杂役。

孙天生大概是听说过革命党的只言片语,知道孙中山是革命党的首领,刚巧又结识了几个巡防营的老总,武昌起义炮响,沿江震动,孙天生贼心陡起,于是跟这些老总谎称他是孙中山的族弟,奉命前来光复扬州,大家可以一起发财。

老总们哪管真假,一哄而起,抄起家伙,就跟着孙天生进了城。

巡防营的士兵们发了财,一哄而散,有的钻进了妓院,有的去大吃大喝,有的回了家。孙天生毕竟是首领,不像这些丘八这样短视,他没有走,虽然安民告示出得不伦不类,但并不耽误他抖威风——每天骑着高头大马裹着白绸子巡行街巷,还把盐运衙门里的家什用具之类的东西丢出来,让市民捡,说是革命嘛,我发大财,你们发点小财。

就这样,一个俗称龟奴的闲人,做起了扬州的都督。

可惜,孙天生的幸福生活没过上几天。大概处在高处之后,他做茶壶的历史暴露得比较充分,或者这种手下没几个兵的都督难以服人,或者干脆是扬州的绅士们对这个小流氓当政不放心,反正有好事者请来了徐宝山。

徐老虎带兵进扬州,孙天生做了阶下囚。在各地纷纷独立的声浪中,徐老虎没有当为朝廷平叛的英雄,而是接茬做扬州都督。当然,第一任的都督孙天生被砍了头,临刑前孙天生大叫:“老子也做了三天的皇帝,够了!”不失为一条江湖好汉。

辛亥革命扬州的光复,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无疑是场闹剧。不过即使是闹剧,也确实是对清朝的一个打击,区区一个街头无赖,甚至不需要振臂一呼的勇气,就能让清廷的统治瓦解,大清也确乎到了该完的时候。

一个长江上的重镇,一个号称盐商大本营的财赋之地,竟然在革命党连影儿还没有的时候,一个妓院的茶壶带几个散兵一嚷嚷,就变了颜色

两淮盐运使增厚,闻听有革命党进城,从西花园翻墙而遁,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同为满洲人的扬州知府嵩峋,还算有点志气,据说投河自尽了,可惜没有死成,获救之后也不知所终。需要一提的是,这两个人,或“死”或逃,都是连孙天生的影子还没见到就做出的选择。

徐宝山带着水师营进城后,做了扬州军政分府的都督,所谓“扬军”是也。南京光复之战,他出兵巡江,负责堵截浦口一路的清军逃兵,结果却收了张勋贿赂,故意放江防军北逃,还在大胜关激战时按兵不动,坐观革命军的成败。

张勋在万军丛中为林淮唐一枪击毙后,徐宝山又趁乱袭击了不明就里的柏文蔚,夺取镇军一批辎重后就逃回了扬州。

扬州与江苏仅隔江相望,徐宝山也不以为自己逃回扬州以后,还能坐久分府都督的位置。

所以一回到扬州,水师营这帮土匪兵就挑起洋枪,挨家挨户洗劫起了那些身家殷富的盐商巨头。

徐宝山自己就是贩私盐的盐枭出身,还不知道哪些盐商最有钱?

若不是如今这时代,盐商都把主要的钱财存进外国银行里头,他这两天功夫,可不止能搜刮到二百多万元现洋!

当年满清入主中原,大军所过之处,脚下血流成河,整个中原大地几乎都成了人间炼狱,扬州十日更成为汉族人民的血泪史。

谁能想到,二百多年后,同样的地方,清廷的统治又会瓦解这般迅速呢?!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