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3999 字 2022-07-24

要的石油工业,不过鉴于目前的军事情况,苏俄从没有考虑过大力开发秋明的石油资源,而是把这座城市完全当成了一座巨大的要塞来经营。

早在沙俄向东方殖民的时代起,俄国军事工程师就巧妙地利用了地形优势,在这里构筑了当时确实无法攻克的工事。一道高十米、长六公里半的厚厚实实的土墙,把整座城市团团围住。墙内构筑了无数的掩蔽室和库房,里面可以存放一个军所需要的给养。在土墙的走向离开山林的地方,沿墙根挖掘了宽大的土壕,又引入了河水,形成天然的护城河。

在近代以前,一米半厚的营房墙壁,可以成功地经受住任何口径的炮弹。凭借这道厚墙的掩护,步兵可以从暗堡的狭窄射孔向进攻之敌射击而不怕遭到杀伤。在外墙的许多地方,半圆形的塔楼从墙体向外凸出,塔楼上也同样开着一个个对进攻之敌进行侧射的枪眼。

第一百零七章 要塞

秋明要塞的核心部分前后左右都得到很好的保护。要想接近要塞的营房,包围要塞之敌至少必须占领外

围三个防区中的一个。而每个防区四周均有土墙和水壕,构筑了五角棱堡、三角棱堡、士兵和火炮的坚

固掩体,土墙里面还有弹药给养库,每一个防区本身就是一座真正的要塞。

在十九世纪以前,这确实是一座难攻不落的要塞。

特别是以那个时代东方民族所具有的火力水平,更不可能攻破秋明这座城市,俄国人向东扩张的步伐因此从最开始便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俄国打人的份,没有别人攻击俄国的份,就连最强盛时期的准噶尔铁骑,哪怕一度在野战中击败了沙俄军队,也没法攻下秋明这座要塞化的城市。

城堡构筑学是一门为了实现军事目的而构筑工事的科学,其中包括要塞构筑学。一般说来,这门科学的发展始终是与一般军事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的。火炮的发展对要塞的构筑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火炮不仅摧毁了要塞,而且也创造了要塞。

火炮提出的要求对于工程技术人员产生了权威性的影响。要塞的墙壁厚度和要塞工事的其他特点,都取决于炮弹的口径和穿和透力。火炮射程的远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要塞用地的范围。炮弹的射程愈远,要塞的外围工事就愈要向前延伸,以便可靠地保证敌方火力不致伤害中央核心部分一核堡。

总之,从首批火炮出现时起,要塞的历史实际上就变成了它同炮兵斗争的历史。

在上个世纪中叶,秋明要塞还完全能够适应当时军事技术的要求。然而若干年以后,克里米亚战争和塞瓦斯托波尔防御战清楚地表明,军事技术向前发展了,俄罗斯现存的要塞没有一个堪称是足够现代化的。此后不久,火炮又发生了真正的革命,并立刻影响到要塞的命运。

除原有的滑膛炮外,又出现了第一批线膛炮。这大大提高了火炮的射程及其射击准确度。此时,任何要塞无论占地多广,整个纵深都成了易受攻击的目标。敌人只要逼近外墙,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把整个

中央城堡置于射程之内。

线膛炮日臻完善,火炮射程在不断提高,由堡垒群构成的防御圈的弊端最终还是暴露出来了——要塞中心很容易陷入炮击的威胁。

在1938年,沙俄留下的这些古老工事几乎已经不能再称为要塞了。在飞机、坦克、威力巨大的火炮和重机枪时代,无论是土墙还是一米半厚的砖墙,都难以抵御现代化军队的火力,也不再构成进攻军队的什么重大障碍。但是,中央核堡的营房和土墙里面的库房完全可以用来配部队和贮存必需的给养。

苏军在中国多年的援助下,也对秋明要塞进行了彻彻底底的现代化改造。

红军在要塞城市的郊外建立起立宽阔的防御地带,在一些地方构筑备有火炮和机枪的坚固的混凝土永久火力点,又挖掘反坦克壕,不设水泥三角锥和铁丝网——这道防线肯定没办法和德国人花费重金打造的齐格飞防线相提并论,可是在乌拉尔地区却称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堡垒。

马鸿宾和洛登·丹达尔都对秋明要塞寄望很深,马鸿宾刚到秋明视察过这座要塞城市的防务情况以后,就很感叹说道:“如果二十年前的巴黎就是这样一座要塞城市,法国人也不至于会败给德军了。”

洛登·丹达尔调侃道:“不过那样,今天的法国就要由阿尔及利亚的那位贝当‘总裁’统治了吧!法国或许会因此变得更为弱小。”

贝当在北非的统治实在称不上有多么明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过去在北非建立起的那套“法国人——黑脚法裔——穆斯林——非洲土著”四级公民制度,本来就非常保守、落后。

等到贝当到了阿尔及利亚以后,他还更加变本加厉,依靠手中的军队大肆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总揽一切新政权和立法权,以至于北非的白人惊呼“贝当的权力比当年的路易十四还要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