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1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4000 字 2022-07-24

最普通是银红,有时鹅黄稍带绿晕,雪地里光彩变幻,林淮唐和斯大林对坐在一节专列车厢里面,都为着那难得一见的极光景象赞叹不已。

寒风静定在一片雪白平原上,连绵的树海间斜刺里平添出几大条鲜艳的彩带,冰清尖锐的气流拂扫在中国国产的特快列车车厢上,金属车轮在铁轨上高速摩擦着,不时窜出几点金红色的火星,又把铁轨和枕木上堆叠着的少许积雪融化。

“斯大林同志,这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西伯利亚的风光。一些报道和传言说西伯利亚十分蛮荒,现在看来并不准确,这里确实人口较少,可是并不是荒凉之地,天是蓝的,的日光是鲜明的也是暖和的,一切都比报道上说的情况要好。”

林淮唐的桌上放着俄国人用来煎咖啡和牛奶的铁罐,从里面还冒出热腾腾的水汽,使这节充作会议室的专列车厢更显得十分温暖。

小小的暖气炉就放在林淮唐、何贯中和斯大林几人身旁,橘黄色的灯光映照在桌板上,隐隐透出一阵朦胧的炫光。

特快列车车窗玻璃上蒙着的蒸气全结成了冰屑,车外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又静悄悄的没有了声息,偶尔在树林的边沿看得见几处木板建成的房屋,屋顶透露着一缕青灰色的烟痕,那是远东苏维埃共和国建在林海雪原里的国营伐木场和猎场。

斯大林喝了一口热咖啡,桌上还摆放着新鲜的苹果、梨子和热乎的罗宋汤、熏鱼、鸡蛋羹、列巴面包等食物。他的脸上常常像是笼罩着西伯利亚一冬的严霜,无法消去,但只有熟悉斯大林的人清楚,他的性格是长袖善舞,并不像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主席捷尔任斯基那样肃杀和严格。

“书记长。”斯大林放下咖啡杯说道,“从满洲里到赤塔的一路上,越接近贝加尔湖一带,自然环境就会变得越好。今年的五年计划中,我国也准备修建赤塔和满洲里、牡丹江、海参崴的复线铁路,这样将来人口、物资的流动还会变得更加方便。”

林淮唐笑道:“勘察加半岛的矿产资源开发难度比较高,但是木材资源我想你们可以加强一下开发力度。如果资金和技术上有困难,东共联可以向苏俄政府提供一揽子的援助计划。”

东共联方面牵头负责东苏经济合作的远东经济合作委员会主任是来自于朝鲜的李秉哲,他现在就坐在斯大林旁边,戴着一副金丝框眼镜,西装革履,看起来就是非常学者风范的一位官员。

李秉哲毕业于青岛的东亚海洋大学,在朝鲜现任内阁里担任的是对外经济相一职,同时也是朝鲜现任内阁里最为年轻的一位官员,可能也是因为年龄缘故,李秉哲在林淮唐和斯大林几人面前显得十分拘谨,就连说话都有些磕磕绊绊。

“勘察加的针叶林很值得开发,有许多类别的木材都可以直接通过铁路运到海参崴,然后再通过海路转运到釜山、长崎、烟台、青岛等地的工业区。”

李秉哲推起眼镜,就开始拿起文件材料向斯大林介绍远东经合委的援助计划具体方案,这里面斯大林比较感兴趣的主要还是一些直接的资金支持,如果远东经合委给出的贷款足够优惠,那么苏俄肯定没有理由拒绝勘察加半岛上进一步的开发计划。

只是那是未来的事情了,现阶段,斯大林还是更加考虑眼前的事情。

这回斯大林亲自担任特使,来到中国邀请林淮唐访问远东苏维埃共和国的首都赤塔,所图当然还是更加有效和直接的援助方案。

“书记长,您应当清楚,我国现在主要的工业基础都集中在以赤塔为中心的贝加尔湖工业区,其次则是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和鄂木斯克工业区。其中最重要的工业基地,首先就是在中国同志大力援助下才建设完成的外贝加尔工业区,这里集中了我国绝大部分的重型机械和化学工业,但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机械化采矿基地和鄂木斯克工业区的钢铁、煤炭工业,也都是我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血液。”

斯大林在特快火车的专线车厢里,用钢笔在笔记本上简单写下一串数字,近些年来斯大林花费了很大精力学习中文,所以写下的文字林淮唐和朝鲜对外经济相李秉哲都能直接看得懂。

那一串数据,就是鄂木斯克工业区对赤塔、新西伯利亚等地的粗钢和煤炭供应量。

斯大林继续说道:“自从德国的经济危机爆发以后,连锁反应很快就扩大到了东欧地区。东欧的波兰、波罗的联合公国、白俄罗斯、乌克兰、芬兰都是依附于德国工业体系的经济卫星国,经济大危机也对这些国家的市场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我们的老朋友——萨文科夫的白色俄罗斯,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于向德国和其东欧卫星国出口原油、煤炭、有色金属和精炼的矿石,现在也不可避免开始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白俄共和国的国内政坛,自从红白内战结束以来,就是由萨文科夫和科尔尼洛夫组成的军政同盟独揽一切大权。

这些年来由萨文科夫主导的“保卫祖国与自由同盟”势力越来越强大,但“保卫祖国与自由同盟”实际上称不上是一个严格意义的政党,充其量只能算作一个政治联盟而已。

SZRS同盟里充斥着政见各异乃至于是完全冲突和矛盾的军阀、政客、官僚,他们之所以能够聚集在萨文科夫主导的SZRS同盟旗下,只不过是出于相同的反共立场,再加上SZRS同盟掌管着白俄共和国主要的经济命脉,萨文科夫可以通过“经济赎买”的方式获得一部分军头的效忠,然后依托着科尔尼洛夫大元帅的支持,这个脆弱的政治同盟才勉强维系住了白俄共和国近十五年来表面上的稳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