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2 / 2)

民国不求生 宇文郡主 4000 字 2022-07-24

两个字可以概括这一切:动员。

狭义上的动员,是指平时维持一支规模有限的常备军,作为应付小规模冲突和训练义务兵之用;大量的公民作为义务兵在军队中短期服役并接受军事训练,增强军事素养。而一旦大战爆发,常备军将在边境进行有限的军事活动进行掩护,而国家将以常备军中的少量职业军人为骨架,填充进大量经过军事训练的公民兵作为主力部队。

但这也只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动员水平,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总体战的威力,使狭义的动员基础上又出现了广义的动员,这体现为国家整个转入战时体制的过程:工厂转产,从制造蒸汽机改为制造步枪和大炮,旅客列车停运,铁路这一战略工具转为完全为运输部队和战略物资服务,民众中的每一人都为战争做出必要的贡献,使国家机器得以超负荷运转起来,爆发出和平年代数倍、十倍以上的力量。

“鲁登道夫式动员。”伊丽莎白·弗林突然在威廉面前提到了这个词汇,“德国的鲁登道夫元帅,您也听说过吧?帮助德国赢得上一场大战的战争英雄,欧洲屠夫,他最早提出了完善的总体战动员概念,但……”

“但?”

“鲁登道夫式动员还不是完整的现代化动员。”

伊丽莎白·弗林说到这里的时候,神情就已经完全改变,她双眼里流淌着满满的憧憬,完全不想是在看着眼前的波音公司董事长威廉,更像是在眺望着太平洋彼岸的某一个人。

司徒美堂说道:“在上一次大战的缝隙里,出现了一个比毛奇和鲁登道夫更彻底改变世界战争史的人。”

“您是说……中国吗?”

伊丽莎白·弗林和司徒美堂一起点了点头,林淮唐的一系列行动用事实告诉大家:动员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也是精神上的。喊着皇帝万岁席卷欧洲的老近卫军已经告诉了世人意识形态对军队战斗力的加成,而林淮唐则用系统的理论告诉大家,应该怎么样用意识形态去改造一支军队改造一支国家,打造出更加强大的战争机器。

更重要的是,如何用意识形态的力量来动员和组织社会生产。

想到这里,威廉终于恍然大悟,西雅图能如此之快完成战争工业的转轨,不仅仅是因为伊丽莎白·弗林让一线的技术工人参与到管理之中,那只是表象而已!更深层次的力量,完全就是意识形态方面的,是遍布西雅图的红旗、标语、海报和宣传单,更是过去十几年间美国社会党人深耕西雅图获得的成绩。

现在也不过是收获的时刻。

对普通公民来说,动员就是“使国家做好战争准备”,是使一国力量进入应付武装冲突的戒备状态的过程,包括集结和组织人员、物资补给品以及有关重要的生产设备,使之处于战备状态。而生产动员则是动员中最为核心部分,没有军需的生产和供给,所有的其他方面动员都是毫无用武之地的。

生产动员的速度、程度、效率,才是决定现代工业国战争胜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到这里,威廉才完全明白过来,为什么司徒美堂对里德政府获胜的信心是如此坚定和强烈了。说实话,从伊丽莎白·弗林这里了解到联合工团的动员理念以后,威廉自己也开始感到里德政府是如此的不可战胜。

就像一个巨人。

哪怕开战之初遭到偷袭,被打了狠狠一个闷棍,但巨人就是巨人,当它张开宽厚的双臂、迈开巨幅的步伐时,便注定会山崩海啸,非人力所能阻止。

谁有可能绊倒这个可怕的巨人?

威廉沉下心来,以美国人的宗教习惯,拿巨人歌利亚来比喻联合工团政府可不是一个好习惯,仔细想想,里德政府的生产动员能力确实快得惊人,可是东部的另外几个对手,肯定不会像萨克拉门托的奥尔森一样找不清楚重点又动作过分迟缓。

亨利·福特。

威廉心里突然就冒出了福特公司老板的名字,以福特在美国企业界神一般的崇高地位和教父般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南方说不定也能进行效率惊人的战争动员——只是,是通过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